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黑中介攻击消费金融平台漏洞骗贷

黑中介攻击消费金融平台漏洞骗贷

2017-05-24 16:22  来源:中财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财网


  在业界,这也被称为“坏账悬崖”,即当某个平台坏账率突破某个点位后,突然大幅跳涨,平台就要注意是否风控体系存在漏洞隐患,被黑中介攻破——通过批量贷款申请“获利”。

  “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注定会持续很久。”谈及消费金融领域的黑中介,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赵明(化名)感慨说。

  从创建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伊始,他几乎每天都要与黑中介斗争。

  起初,他以为黑中介无非是帮借款人美化个人财务数据顺利获得消费贷款,从中抽取提成;近年他却发现,黑中介正变得越来越具有“科技含金量”——由于很多消费金融平台开展线上贷款申请审批业务,他们便通过电脑程序不断“试错”,寻找各个消费金融平台风控漏洞,虚构大量借款人材料开展批量贷款骗取大量资金。

  “据说部分黑中介的年收入超过千万元。”他告诉记者,与此对应的是,消费金融平台的坏账率也水涨船高。

  多位消费金融领域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坏账率约在10%-15%,其中60%-70%的坏账就是由黑中介“创造”。多数消费金融平台的借款申请人里,10%-15%都由黑中介幕后操纵。

  面对黑中介的巨大欺诈风险冲击,国内各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开始拿出大数据分析等“武器”,捍卫自身平台安全。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不少平台一方面不断扩充风险变量,让黑中介难以洞察平台的风控侧重点与漏洞,另一方面积极建立黑中介名单,屏蔽与之存在联系的借款人申请。

  “不过,黑中介也在借助技术创新不断寻找新突破口,这意味着猫捉老鼠的斗争将不断升级。”赵明直言。

  黑中介的斗争史
  “黑中介的世界,我们真的看不懂。”赵明告诉记者,年初一位朋友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家黑中介的培训教材,里面详细记载了国内众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控侧重点,以及如何教会某些欺诈型借款人顺利通过面签审核环节等。连赵明所在的平台也赫然在列。

  “其实,我几乎每天都在和黑中介打交道作斗争。”他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发现部分IP地址会不断发来借款申请,每次借款人的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等各有细微不同。他知道,这是黑中介正在不断调整借款人个人财务信息进行“试错”,寻找平台的风控侧重点或相应漏洞,从而抓住机会批量借款骗取大量资金。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个别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因此损失数千万元。在业界,这也被称为“坏账悬崖”,即当某个平台坏账率突破某个点位后,突然大幅跳涨,平台就要注意是否风控体系存在漏洞隐患,被黑中介攻破--通过批量贷款申请“获利”。

  通常,这个坏账悬崖,往往会发生在只有10多个风控变量构建风控体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身上,究其原因,黑中介能通过大量“试错”,迅速找出平台的这些风控变量以及风控侧重点,从而虚构借款人个人材料,比如年龄、收入高过平台设定的审批通过标准,成功骗取大量资金。

  “如果平台不想被黑中介攻破风控体系,就必须练好内功。”马上消费金融高级数据决策总监李届悦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机构应对策略,就是挖掘借款人央行征信报告、其他信贷数据、消费数据、互联网痕迹数据、公安部数据、运营商数据、法院数据等,生成数万个风险变量,作为构建风控模型的大数据基础。如此黑中介一方面难以全部掌握数万个风险变量,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这些风险变量如何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风控模型,要攻破平台风控体系就变得相当困难。

  他透露,防范黑中介攻击的做法还包括建立黑名单制度,即平台通过互联网抓取部分黑中介信息,其中包括黑中介可能会在互联网借贷平台留下的手机号码(帮助借款人美化财务信息申请贷款并收取提成),于是平台根据黑中介电话号码、地址、姓名等因素形成一个数据收集网络,如果借款人与这些黑中介有过电话记录,平台自动将这些借款人放入黑名单,屏蔽他们的借款申请。

  治标更要治本
  近期,赵明也发现黑中介的玩法在不断推陈出新。

  比如他们会采取类似电信诈骗的做法,先发给借款人一个短信说“他中奖了”,再邀请他登录某个互联网平台输入个人信息“领取奖金”,但事实上这个平台是用来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一旦相关贷款审批流程完成,这些黑中介就会发一个所谓的“收取奖金二维码”给借款人,名义上让他扫码收款,但实质上是将他申请到的消费借款划转到黑中介名下。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黑中介能避开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设定的层层防火墙,骗取大量贷款。”赵明透露,一旦真相大白,借款人往往会以自己不知是申请贷款(以为领奖)为由,拒绝履行还款义务,而多数消费金融平台基于品牌形象考量,也只能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

  在李届悦看来,其实这种新欺诈招数不难化解。比如平台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借款人申请贷款环节自动提醒他“这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不是所谓的领奖平台”;此外,平台还可以开展借款人身份、手机号的多重交叉验证,防范黑中介利用技术手段修改借款人手机号码,从而提前获悉借款获批信息,再向借款人发送“二维码”骗取贷款资金。

  
   “其实,黑中介欺诈风险能否被杜绝,很大程度取决于平台自身的经营策略。”李届悦向记者分析说,若平台为了追求消费金融业务规模效应而放宽贷款审核尺度,黑中介自然容易找到“突破口”,反之平台从严遵循风控标准对“可疑”借款申请处处设防,黑中介自然处境艰难。目前,马上消费金融采取的就是后一种经营策略,结果是黑中介欺诈造成坏账损失率比行业平均水准低了7-8个百分点。

  在赵明看来,这实质是消费金融平台是否有完善风控标准,准确辨别借款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比如传统金融企业会觉得个人收入越高,越是好人,但当平台将借款人年龄与收入结合起来,发现一个借款人年龄很小但收入很高,这背后似乎就有不为人知的猫腻。”李届悦举例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财经365)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经本站核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理财 金融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