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 融资 / 创业 / 动态 观点> 持股变化情况浮出水面 机构偏爱金融科技股

持股变化情况浮出水面 机构偏爱金融科技股

2017-07-04 13:59  来源:东方财富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东方财富网

  新三板企业年报披露进入尾声,机构持股变化情况亦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16年挂牌企业数量较2015年增长近两倍。与之相对的是,2016年新三板机构股东户数约为37万户,较2015年增长约42%。在机构持股数居前十的公司中,8家为金融或类金融企业;生物科技类企业更受PEVC机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新三板市场交易并不活跃,多家投资新三板的大户放缓了投资步伐。分析人士指出,项目退出收益率下降、投资项目被套,令企业难以回笼资金进行投资,使得投资机构日趋谨慎。随着IPO提速,受限于再融资新政的定增资金的涌入,新三板市场将迎来投资窗口期。其中,IPO概念成为投资主线。

  机构偏爱金融科技股

  数据显示,2016年新三板机构股东户数约为37万户,较2015年增长了约42%。截至2016年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较2015年增长近两倍。从数据上看,投资机构数量增速远不及挂牌企业的增速。“经过2015年一波行情过后,新三板市场持续低迷,流动性不足,机构投资的热情确实大不如前。我们手上只有两个暂时退不出来的旧项目,没有再投新的项目。”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具体看,机构持股数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九鼎集团、湘财证券、中投保、皖江金租、齐鲁银行、永诚保险、黑金时代、英雄互娱和新安金融。除了黑金时代和新安金融外,其余八家均为金融或类金融企业。

  其中,九鼎集团已连续两年出现在机构持股数最多的前十名之列。年报显示,九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308.19%;实现净利润22.49亿元,同比增长234.07%。

  深圳某资管机构负责人指出,金融企业或类金融企业体量比较大,属于三板之中的大盘股,通常风险波动相对更小。此外,2015年12月证监会暂停了金融类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和融资,虽然今年5月份重启了受一行三会监管的金融类企业挂牌,但金融类企业挂牌整体难度偏大,标的稀缺性令金融企业受到追捧。

  作为新三板投资的主力军,私募机构和券商的投向引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共有15家企业获得十家以上PE、VC的投资,排名前三为互动百科、新创未来、星博生物,分别获得16家、15家、14家机构青睐。

  在上述15家企业中,6家属于信息技术行业,医疗行业、工业行业、材料行业各有3家。上述资管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大健康等行业,具备高竞争壁垒、竞争对手少,能够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特点,一般都是主流投资机构追逐的热点。

  投资“大户”放缓步伐

  作为新三板投资的主力军,2016年私募机构放缓了投资步伐。

  以天星资本为例,其主要进行新三板领域的投资,所投标的多属于互联网、清洁技术、IT、生物医疗等领域。2015年,随着新三板市场开始火热,天星资本加快了新三板布局,投资超过400家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在新三板挂牌。据天星资本官网资料,2016年以来,其投资企业超过500家,投资增速远低于2015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包括天星在内的很多新三板投资大户,都在2016年不同程度放缓了投资步伐。

  该人士指出,2016年市场行情普遍不佳,项目退出收益率下降,投资项目被套令企业难以回笼资金进行投资。2016年受资本市场整体市场状况影响,多家投资新三板的私募大户业绩明显下滑。其中,行业龙头中科招商净利润同比大减98.98%;方富资本净利润同比减少89.95%;硅谷天堂净利润同比减少超50%。

  多家机构均在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整体市场状况影响,项目退出收益率有所下降。以硅谷天堂为例,其将净利润下降的部分原因归因于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潜在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优质资产难寻且价格高居不下

  “这些机构有相当一部分以pre-IPO项目投资为主。去年以来,资本市场行情比较低迷。很多项目退出的收益率低了很多,回笼的资金少了,机构投资投资上自然会更加谨慎。”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果投的是新三板项目,过去一年新三板行情不好,估计相当部分资金被套在里面,想退也退不出来,投资只能放缓。”方富资本在年报中指出,因新三板整体行情低迷等因素,导致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中所投部分新三板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受影响。此外,2016年没有在投项目退出,收益分成减少,新设子公司发展前期支出较高。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方富资本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66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86%;实现净利润约27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9.95%。

  新鼎资本CEO张驰指出,2016年机构对新三板投资的整体热情比较低,资金对新三板投资相当谨慎。这与不少新三板政策尚未落地、市场前景不清晰有关系。“机构不愿意在这种不清晰的情况下进行投资,作为新三板投资主体的私募机构表现就更加明显。”

  IPO概念掀投资热潮

  “2016年新三板市场投资整体都比较低迷。随着IPO提速,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掀起一波以Pre-IPO为主导的投资潮。这种趋势在今年表现依然明显,有望改善新三板交易不活跃的情况。”深圳某私募机构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他指出,目前大部分机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两类标的,有望跻身精选层和有IPO前景的挂牌公司,且后者占比大概在70%-80%。“不少机构抢着成立有限合伙企业,聚焦早期的VC和成长期的PE投资等机构也在跟进,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或者募集专门的有限合伙来凑热闹。”

  事实上,Pre-IPO的火爆与IPO加速息息相关。IPO加速大幅缩短了项目回报周期。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以往一个项目成功实现IPO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从报材料到拿到批文,平均所需时间为2至3年。这段时间以来,这个周期缩短为一年半至两年。

  张驰告诉记者,从投资周期来看,目前是投资pre-ipo项目的好时机。事实上,场上资金在不约而同地涌入到Pre-IPO领域。投中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三板企业合计定向增发771次,完成募集金额288.78亿元。其中,3月共有195只VC/PE机构基金参与支持了108家新三板企业定增,包括VC/PE机构47家,私募基金148只。

  深圳某私募机构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2017年机构投资者对新三板的态度不再像2016年那样的观望或退出,而是加仓。越来越多资金涌入新三板投资优质标的。“我们也明显感受到了,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优质标的被抢得很厉害。”

  该副总经理指出,此前投资机构投资不踊跃,与交投不活跃、担心无法顺利退出有较大关系。随着IPO提速,退出方向更明确,新三板股权投资因此变得火热,Pre-IPO概念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主流投资逻辑。

  张驰指出,Pre-IPO项目的火热与今年3月份再融资新规不无关系。按照新规,上市公司定增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时间间隔原则不少于18个月。“1.6万亿元的定增资金预计将缩减至8000亿元,一大部分资金可能流入新三板市场。”张驰表示,“今年以来,新三板资金供给相对较足,市场热情也高,是难得的黄金窗口期。”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