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 融资 / 创业 / 动态 观点> 面对餐饮这样一个大市场,资本也开始争相进入“掐尖”

面对餐饮这样一个大市场,资本也开始争相进入“掐尖”

2017-05-12 14:50  来源:砍柴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砍柴网

Shopping Mall里,餐饮的比重变的越来越大,服装店的冷清与餐饮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越来越多的餐饮广告出现在央视广告、机场航站楼、高铁站和城市的大街小巷。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到1万6683亿元,同比增长11.2%,收入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水平。中国烹饪协会预计,2016年餐饮全年收入突破3.5万亿,未来预计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0年达到5万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资本也开始争相进入“掐尖”,餐饮+资本成为新趋势。红杉、IDG、今日资本、弘毅、等资本大佬就频频出镜:弘毅收购和合谷79%的股权,今日资本先后投资了真功夫、西少爷肉夹馍、翠华茶餐厅,红杉资本投资乐凯撒,IDG投资了茶饮新锐品牌喜茶。

麦当劳中国、百胜中国的经营权也均在2016年落下第二只靴子:9月,春华资本、蚂蚁金服4.6亿美元投资百胜中国;12月,中信集团和私募基金凯雷20.8亿美元收购麦当劳中国经营权。

引得资本纷纷侧目的餐饮行业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日前,美团点评联合餐饮经管自媒体“餐饮老板内参”共同发布《消费新升级,餐饮新主场: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

报告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包括团购、外卖、评价等领域的海量数据,从城市、商圈、品类、品牌、消费时段、消费频次、客单区间、支付路径、消费者口碑等数十个维度,对餐饮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解读。钛媒体筛选出了报告中的一些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品类趋势:小吃是最大赛道,火锅是品类之王

图:从各品类的门店数量来看,小吃简快餐、面包甜点、火锅、川菜、烧烤几大品类门店数量排名前五。

从各品类的门店数量来看,小吃简快餐、面包甜点、火锅、川菜、烧烤几大品类门店数量排名前五。

2013年,餐饮业开启了“大众化元年”,大众创业有30%-40%都进入到餐饮业,全国餐饮从业人数持续攀升。从业者的激增,带来竞争的加剧和餐饮品类的持续分化。

报告显示,从门店数量的收录情况来看,小吃简快餐、面包甜点、火锅、川菜、烧烤几大品类门店数量排名前五。由于进入门槛低,刚需特征明显,小吃简快餐类门店占餐饮门店总数的近1/3。

随着下午茶、聚会等休闲场景的兴起,面包甜点也成为餐饮业最为重要的业态之一。在一线城市面包甜点店铺最为密集,广州地区面包甜点的数量全国最高,超过26000家。

火锅是标准化程度最高、赢利能力最强的品类,是有一定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的经营者优先考虑的进入领域。而从交易额的角度来看,火锅依旧是餐饮业的第一大品类。美团点评餐饮交易额当中有超过20%来自于火锅品类。

而值得注意的是,火锅店铺逐渐呈现出存量高、阵亡率高的特点。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等地,火锅店铺呈现负增长的态势,其中成都地区火锅店铺关店率最高,从2016年初的近10000家跌至年底的7000余家。

而无论从店铺数量还是交易情况,川菜均在正餐品类中排名靠前。但是从增量上来看,川菜的发展正在遭遇瓶颈期,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的川菜店铺数量跌幅超过20%,而成都、重庆两大川菜大本营跌幅达到35%,川菜馆数量呈现过剩。

烧烤是近年来餐饮业态中利润最高、增长最快的品类。生产标准化、消费场景化、客群年轻化几大优势使得烧烤这一品类迅速蹿红。2013年,烧烤品类迎来大爆发,经过三年的高速增长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烧烤品类的发展进入平稳期。

外卖不再是堂食补充,而是在爆发成为餐饮业的第三极

互联网的力量正在给传统的餐饮行业带来新的增长。2016年全国餐饮行业的增速为10%,但互联网餐饮的增长却高达300%。

报告显示,2016年外卖行业总体交易额超过1500亿,占餐饮业总体大盘的4%,增速迅猛。到2018年,外卖交易额有望占据餐饮行业总体的10%,也就是说每10元餐饮收入就有1元来自外卖。而每10个中国人中即有3个是外卖用户,有近一半的用户每周叫外卖超过3次。

外卖已经成为继做饭和堂食之后国人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而外卖消费也已经超出正餐的范畴,美团外卖有25%的订单量产生在早餐、下午茶、夜宵等非正餐时段。

外卖消费也已经超出正餐的范畴,美团外卖有25%的订单量产生在早餐、下午茶、夜宵等非正餐时段。

外卖消费也已经超出正餐的范畴,美团外卖有25%的订单量产生在早餐、下午茶、夜宵等非正餐时段。

房租不断高企、人力成本节节攀升、原材料水涨船高成为压在餐饮经营者头上的三座大山。而外卖这一餐饮形式的兴起,大大降低了餐厅对线下客观条件的依赖度,餐厅所处的位置、门店面积的大小、服务人员的多寡不再直接影响餐厅的经营情况。外卖这一新模式能够重构餐饮成本结构,提升单店产出。

数据显示,2016年外卖行业入驻的商家数量累计为245万,相当于有近四成的餐饮商家与外卖平台进行合作。而外卖也逐渐形成全品类的特征,除了小吃快餐,火锅、烤鱼、烤鸭等原来不适合外卖的品类也纷纷涉足外卖。外卖平台的崛起、餐饮品类的工艺改良以及包装革新等合力助推,正在“让天下没有难送的外卖”成为可能。 

用户画像:74%的餐饮消费由年轻人贡献

2016年,80后和90后人口突破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3,是餐饮消费的主力军。美团、大众点评APP的数据显示,消费人数比例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均为74%。而这类人群对于消费额的贡献占比也超过七成。

美团、大众点评APP的消费人数比例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均为74%。而这类人群对于消费额的贡献占比也超过七成。

美团、大众点评APP的消费人数比例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均为74%。而这类人群对于消费额的贡献占比也超过七成。

年轻人更关注效率和健康,轻食简餐、新式茶饮等具有休闲调性的品类越来越受到青睐。以上海为例,餐饮经营面积占比40%的商场中,茶饮、沙拉等轻餐饮占比一般在8%-10%。一些餐饮老板已经敏锐意识到了这些商机,他们把客群定位从“服务越来越多的人”悄然调整为“为中产阶层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餐饮竞争加剧:对手来自看不见的地方

市场表面水草丰美,内里暗礁潜伏。变量增加、复杂度加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整个消费市场进入变革期。市场表现是:

一、餐饮的品类细分越来越多、分化速度越来越快。

二、不断有跨界者加入,餐饮竞争、汰换的速度加快。首先是有大量高智商、高情商、高娱商的跨界人才进入餐饮,创业者素质越来越高,其次是外行业涉足餐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如奔驰开拉面、宜家开餐厅、无印良品开咖啡馆、永辉超市开鲑鱼工坊。融合餐饮、零售、书店等多种业态模式于一体的复合式品牌门店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所以,餐饮人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同行,更来自看不见的地方。

三、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逐渐成熟、理性。人们更愿意为安全、健康、高品质买单。但需求升级与支付意愿并不正相关,也就是东西要好,价格还要接地气。

四、主流餐饮企业开店速度减缓、店面面积收缩、业绩增速普遍下滑,整体呈后缩之势。

结构过剩:每年以70%的比例在洗牌

虽然餐饮业依然每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在增涨,但同时也在以70%多的比例在洗牌,也就是说能活好的或者说能活下来也就两成多。结构性的过剩由以下原因构成:

一是餐饮业门槛低进入者多,从业人数从2013年开始进入千万级,2014年1400多万,2015年2000万,2016年超过2200万。过量进入导致关店潮频发,仅北上广深2016下半年就关店16万家。

二是跟风现象严重:每年都有单品一夜爆红,跟风模仿者众,比如黄焖鸡、掉渣饼、麻婆豆腐、潮汕牛肉火锅等,市场泡沫严重。

三是加盟模式畸形发展:从国外超级品牌的成长来看,加盟是主流的餐饮扩张模式,然而由于中国餐饮太过分散、体系化建设薄弱等原因,加盟一直被诟病,一方面是新进入者想赚快钱,另一方面是快招加盟投其所好,病态需求和灰色供应催生灰色生态链,导致加盟问题突出。

品牌集中:10亿级餐企扩容至100家左右

餐饮品牌日渐集中,10亿级餐企阵营扩容至100家左右。餐饮企业开始分层,两极分化正在加快。过去是非常好、好、一般、差、很差。慢慢中间地带会消失,只剩下很好和很差,而且很好的品牌可能只占5%。也就是或为大树或为灌木,要么做大,要么做死。

规模也是一种品牌力。未来,在餐饮阶层分化的进程中,那些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赢得红利。

理念上,塔尖企业从经营业务走向经营品牌。中流企业品牌意识觉醒,对品牌的认识不再是单点、碎片的招牌或者商标,而是整个操作系统。具体有三部分:前端是品牌形象,中端是店面系统,后端是供应链。对应的,品牌型企业会注重经营三个口碑:消费者口碑、行业口碑、供应链口碑,多维度吸引更好的资源。

报告分析认为,随着竞争加剧、成本高企、利润降低等复合压力的加大,餐饮企业应进一步提升人效、平效,向管理要效率。与此相对应,餐饮企业拥抱新技术,提升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化水平将成为趋势。而除了做好实体店面经营,经营线上认知也必不可少。


标签创业,融资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