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IPO发审否决率提高并非坏事

IPO发审否决率提高并非坏事

2017-09-05 20: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莫开伟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就披露的数据来看,已连续14周,证监会单周核发首次公开发行(IPO)批文的数量低于10家,新股发行频率较此前小幅放缓。

同时可看到,今年以来,IPO过会趋严也似乎成了一种新常态。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共审核352家企业首发申请,通过287家,否决47家,其他情形(包括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18家,审核通过率为81.53%,否决率为13.35%。去年共有18家企业IPO被否,否决率为2.21%。显然,从长期来看,新股发行审核严监管的口径不会出现松动,被否率居高不下将成为常态。

从目前IPO企业被否的总体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详尽、企业运作是否合规、公司会计处理问题是否符合标准等四类问题上,成为IPO审核之路上的重点关注内容。这应该说监管当局算是抓住了IPO的“牛鼻子”,因为这四方面几乎涵盖了IPO企业经营业绩、经营前景和经营合规等全部内容,只要这四方面符合IPO要求,上市企业的关口就算是把严了、把准了、把住了,才能从源头上净化IPO环境。

而且,今年发审否决率的大幅提高是监管部门从严监管的具体表现,符合当今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也是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笔者认为发审否决率提高是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是维护资本市场生态健康、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体现,市场无须对这一现象过分解读,甚至过于恐慌。

首先,既然目前IPO实行的是审核制,监管部门就应尽职尽责,对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坚决说“不”,才能从根本杜绝企业“带病”上市,消除资本市场良莠不齐现象再出现。截至2017年7月,A股、B股上市公司数量共3326家,能上市的优质公司在前期已经上市了,剩下的这些公司被证监会挑出些毛病也不足为怪。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投机炒作现象严重,缺乏理性投资思维。据统计,经发审委否决的企业问题主要大都在盈利能力、信息披露、企业运作、公司会计处理等方面;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将能持续盈利、信息披露完整、企业运作规范、会计处理依法合规的“四好”企业推向资本市场,等于是给广大投资者“定心丸”,这样投资者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资,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投资者投资权益不受损害。

再次,监管部门把好第一道关,将一心只想上市圈钱的企业挡在门外,使专注主业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获得资本的青睐。这是遏制资本市场脱实向虚、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监管部门姓“监”、回归监管本位的根本表现。同时,监管部门从严审核有助于培养上市公司的学习意识,更好地掌握监管制度和要求,从而在日后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好地到达监管要求,有助于培育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

最后,监管当局从严把住IPO关,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有利于将一部分不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导向、不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是对资本市场生态构建的高度负责,只有将从严IPO常态化,才能从根本上打消不符合上市资质企业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给所有意欲IPO企业上了一道“紧箍咒”,将IPO企业引向健康向上轨道。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的工作目标。从目前来看,新股发行否决率趋高并不影响IPO常态化。1至7月新增上市企业分别为55家、33家、48家、38家、38家、36家、30家,新股上市进程仍在稳步推行,可见IPO常态化与从严发行审核并不矛盾。(原标题:IPO发审否决率提高并非坏事

标签IPO 提高 否决率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