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郭施亮:上市公司“兜底增持”频现,这是股价见底标志吗?

郭施亮:上市公司“兜底增持”频现,这是股价见底标志吗?

2017-06-06 13:54  来源:价值中国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价值中国

股市接连非理性下挫,引发不少资金的先后增持。但,在个股价格持续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A股市场却开始逐渐出现“兜底增持”的现象,这也是当下稳定股价的重要举措。

  根据证券时报数据统计,15年7月份至今,合计19家上市公司发起了实控人兜底的员工持股,而自今年6月1日以来,已经有6家上市公司作出了“兜底增持”的举动。

  实际上,从“兜底增持”最密集的时间点来看,一个是15年7月至9月份,另一个则是今年6月份以来的时间点。然而,从这两个重要时间点所对应的市场表现来看,基本上经历了一段非理性下跌的过程,而不少股票也临近股权质押预警线乃至平仓线。

  确实,从近期股市的表现来分析,虽然指数跌幅不算太猛烈,但个股跌幅却非常明显。其中,对于部分中小市值股票而言,其阶段性最大跌幅更是超过50%,而期间涉及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比例还是为数不少。对此,站在这一关键时点,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最迫切的任务,还是在于稳定股价,防止股价继续非理性下跌而触发系统性风险。在此期间,若操作稍有不慎,则可能连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也会受到动摇。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涉及股权质押的资金而言,当价格跌破预警线,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补充质押物或补充现金。然而,当质押物或现金无法及时补充,则可能面临平仓乃至强行平仓的风险,而市场各方也会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由此可见,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一旦遭遇无法补充质押物或现金,乃至遭到强行平仓的风险,则后果也是不敢想象的,对上市公司的冲击也更为明显。

  大股东、高管不直接增持股票,反而通过“兜底增持”的策略,鼓励员工增持股票,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或许,正如上文所述,当股价持续非理性下跌,大股东无力增持自家股票,乃至无力补充质押物或现金,而不得不作出的应对策略,而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稳定股价,延缓股权质押强行平仓的时间。

  其实,从近期公布的“兜底增持”方案来看,并非无条件给予员工如此优惠的待遇,而是有着系列约束的条件。其中,就包括员工要在规定时间内增持股票,且需要连续持有一定的时间,并要求连续在职等,而在符合多项要求之后,其所产生的亏损,才获得兜底,这些要求的设定,也会降低员工持股的积极性。

  虽然上市公司“兜底增持”的背后可能会有不为人知的意图,但从近期颁布“兜底增持”方案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来看,却受到或多或少的提振。或许,从近期股价受到提振的表现来看,上市公司出台方案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但若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则“兜底增持”仅仅延缓了风险爆发的时间,而并未从根本上消除风险的问题。

  与此同时,即使上市公司出炉了“兜底增持”的方案,但若上市公司自身质地不佳,甚至存在亏损乃至披星戴帽的风险,则利好因素刺激之后,往往还是离不开股价价值回归的过程。由此一来,上市公司“兜底增持”现象,投资者仍需谨慎看待。

  时下,正值金融市场“去杠杆”的大环境,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问题已经存在多时,且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否则,当市场环境持续恶化,上市公司股价继续出现持续非理性下跌之际,则市场风险可能会集中爆发,甚至会触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由此可见,沪市3000点往往属于政策性底部,而3000点以下,则可能会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爆发的风险区域。对此,从近期政策面的回暖,到上市公司增持意愿的明显提升,乃至“兜底增持”现象的逐渐增多,也足以体现出当下稳定市场的关键性,而与提振市场活跃股市相比,稳定市场人心会显得更加重要。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