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财 信托 / 排行 > 2018信托:通道消亡 回归主动管理

2018信托:通道消亡 回归主动管理

2018-01-23 09:09  来源:中国信托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信托网

财经365讯,2017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信托的话,就是“闷声发大财”。

为什么?表面上资产荒延续,投资者买不到好产品,但私下通道业务风生水起,与银行频繁眉来眼去。不过,2018年这一切将戛然而止。

在监管层强势的干预下,信托公司曾经赖以为生的通道业务,正在走向消亡。

信托业的龙头中信信托,此前就承诺今年的通道规模只减不增。方式除了不开展此类业务外,存量规模也将与银行协商,争取提前部分终止。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行业龙头带头做表率,意味着其他梯队必须紧跟步伐。目前的情况,上海已有几家信托公司正在自我排摸,并有意向暂停通道业务。

因此,用“消亡”一词形容通道业务,再合适不过。

监管层消弭银信合作的初衷,在于宏观层面的设计。2010年前后,本不起眼的信托公司,因承接进不了银行表内授信的贷款业务,迅速跑马圈地壮大。

信托公司

2012年,证监会本着竞争原则,开放了基金子公司牌照。基子照搬银信合作的模式,以投资范围更灵活、通道费率更低等优势,迅速瓜分通道规模。

然而,金元惠理、万家等几家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坏账浮出水面,证监会收紧政策。2016年,通道业务再次仅限信托公司,行业又迎来高峰。

这一切像是回光返照。伴随一行三会联合监管、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立,监管层终于决定对“大而不倒”的通道业务开刀。

开的第一刀,就是砍向信托公司。截至目前,平安、陆家嘴、中泰、金谷、国民等信托分别被处罚。除了中泰信托是自身股东原因外,另外几家被市场怀疑与广发违规担保案有关。

广发违规担保案,特指侨兴债事件。该事件惊动了中央,重视程度几乎可以同98年广发重组并列。

其实,无论从规模或是牵涉机构的能级来看,侨兴债事件比当年的广发是小巫见大巫。但背后的杠杆之高,业务链之长,可谓前无古人。

监管层开了眼,金融自由化仅仅五年,行业就从一潭死水变为鱼龙混杂的浅池。银行、互金、保险、信托,为了规模10亿的侨兴债就如此层层嵌套、大动干戈,简直细思极恐。

信托参与其中,主要还是出资方。不过,出资的钱走的是银行委外,信托还是通道作用。

通道业务走不通,正好倒逼信托公司在主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近期,集合类计划的收益一路飙升,很多公司的平均回报率已超过年化7%。

回归主动管理,对中小信托公司而言道路且长。

一方面是资本金问题,实力偏弱的机构有时捉襟见肘,资本金覆盖所做项目略显吃力。

另一方面是实力问题,实力包括项目挖掘、风险控制。主动管理说穿了就是找到优质资产、完善风控措施、制定对应利率,这一切靠的是资源整合。而整合所有一切的是人。

中小公司缺人才是不争事实。因此可预见未来几年内集合类计划的新增数量不会非常多,但对投资者是好事,毕竟资产更加安全。获取更多信托行情及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基金频道。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