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三会频出手剑指金融风险 释放温和去杠杆政策信号

三会频出手剑指金融风险 释放温和去杠杆政策信号

2017-05-20 14:12  来源:东方财富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东方财富网

   5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当天,银监会在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上表态称,自查督察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到6个月的缓冲期,并实行新老划断,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处置风险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由此来看,监管对于稳妥有序去杠杆诚意十足。

  继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之后,4月以来,伴随着政策由稳增长转向防风险,近期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频频出招,监管政策极为罕见地高密度出台,显示金融去杠杆的节奏比市场预期更快。

  金融去杠杆的第一个浪头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防风险”的宏观调控主题后,金融“去杠杆”逐渐拉开帷幕。去年,央行通过货币投放的“锁短放长”来逐渐提高资金利率,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2017年一季度,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首次将表外理财纳入。

  高杠杆是如何引发金融危机的呢?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杠杆率过高往往会导致负债方的付息偿债压力过大而无法维持,从而出现违约、破产清算或重组的情况。当较多企业出现债务问题,大面积的违约和清算将触发费雪的债务-通缩多米诺骨牌,引发大规模廉价抛售、资产价格下跌、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对金融企业的去杠杆必须持续推进,”李迅雷认为,中国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过大了,2016年达到8.3%,超过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相应水平,这也是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典型表现,如银行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和民间理财业务等,这些年来都空前繁荣,同时也隐含了巨大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去杠杆,实质上也有利于企业和政府部门去杠杆,尤其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去杠杆,如去年银行业总资产增加了33万亿元,其对应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负债。

  2017年4月,银监会两周连发7个文件,将这场金融去杠杆行动推向了高潮。此后,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也陆续出台针对各自监管领域的去杠杆政策。

  银监会连续发文警示风险、强化监管的政策效应在金融业持续释放,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调整资产负债和经营模式,收缩同业和通道业务。4月21日,银监会进一步表示要更加主动地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治理金融乱象;同日,证监会宣布,对现行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制度进行修订,将期货公司最低净资本要求提高至3000万元,此外,对前发审委员冯小树违法买卖股票罚没4.99亿元;保监会也发出通知,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内外勾结干扰监管工作。

  各监管部门轮番密集出台监管政策,剑指金融风险,力推金融去杠杆,不仅让金融机构忙于自查自纠,也让金融市场因紧密监管而受到影响,资产价格走势不断下行。

  本轮金融去杠杆对债市影响较大,不仅债券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债券融资成本也明显上升。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3年期中票AAA和AA+发行利率由去年10月的3.33%和3.48%分别上升175BP和177BP至今年4月的5.08%和5.25%。相比之下,贷款和信托贷款的融资成本仅小幅上涨,3月一般贷款加权利率5.63%,较去年12月上升19BP,如果考虑年末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会季节性回落,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会更小;3月信托贷款预期收益率6.72%,较去年12月上升28BP。利用债券融资、贷款和信托贷款占社融的比重估算,一季度实体融资成本上升或在20~25BP左右,成本上升总体可控。

  防风险是调控根本

  或许是因为市场对金融去杠杆的组合拳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近日,一行三会频频释放“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信号。

  5月12日,央行释放4590亿元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央行也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实际效果可能是放松银根。银监会也在同日的通气会上表示,绝不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央行和银监会的表态似乎开始呵护市场。

  5月15日,债市、股市等主要金融市场均表现不俗,一改此前连续多日的下跌势头。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待金融去杠杆问题的最新态度,确实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迅雷认为,去杠杆作为经济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操作层面,必须了解哪些杠杆要去、哪些杠杆要稳、哪些杠杆要加。基本判断是:政府部门的杠杆要加,否则经济矛盾就会凸显;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要去杠杆,居民部门则要稳杠杆,三者加总后看,中国经济能实现稳杠杆就非常不错了。中国经济更现实的选择是稳杠杆和转杠杆,重点通过金融监管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降低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以此来带动国企和地方政府降杠杆。

  然而,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当前金融去杠杆的大方向没有改变,选择稳杠杆、转杠杆不符合金融去杠杆的需求,也与高层对当前中国金融形势的基本判断背道而驰。从现状来看,监管目的还未达到,因此监管不会放松,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金融领域工作的重点。

  宋清辉同时表示,自今年4月份以来,“一行三会”重拳出击已反映出其去杠杆决心。从总体看,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为“去杠杆”创造了良好环境。未来,随着一系列去杠杆的措施出炉,有可能会带来市场流动性紧张,导致A股市场出现下跌,让很多优质个股在本轮调整中被错杀。在此背景下,企业目前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很有限,在税收方面做出相应改进,以及从企业内部运营上降本增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