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排行> 盛极而衰的同业理财: 银行贴钱补收益缺口(2)

盛极而衰的同业理财: 银行贴钱补收益缺口(2)

2018-02-01 14: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为此总行高层还专门表扬了同业理财部门,给资管部门每个员工发放了高额奖金,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推动零售业务更快速发展。令他没想到的是,从那时起,同业理财的好日子也走到尽头。

2016年央行为了管控广义信贷增速,推出了MPA,将银行同业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统计口径。当时朱明担心广义信贷超标,一度收紧了同业理财业务规模。但他很快发现这更像是“虚惊一场”:到2016年底,银行同业理财业务规模从年初的3万亿元扩张到5.99万亿元。

“起初我们也不清楚其中原因,但通过实践发现,一方面当时市场资金比较宽裕,吸引中小银行不断发行理财产品扩大零售业务规模。另一方面资产荒状况又让中小银行找不到合适的资产对接理财资金,只好重新投向同业理财领域。”

他直言,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同业存单尚未纳入同业负债监管约束,不少中小银行借此机会一面扩大同业存单规模,一面加大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发行力度,由此扩大负债端规模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同时还能赚取不错的利差收益。

“我对此反而更加担心,更严格的监管风暴即将降临。”他直言。

去年起,他骤然发现自己的主要工作围绕三个字开展,分别是合规、自查与风控。尤其在去年4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即46号文)后,朱明所在的银行在一段时间内暂停了同业理财新增业务,对存量同业理财业务开展全面自查,对存在上述套利行为的同业理财业务进行清理。

朱明坦言,以往同业理财业务里,的确存在不少期限错配、机构买入返售、抽屉协议暗中担保等违规行为。为此他要求资管部门采取两个风控措施,一是针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同业理财业务制定相应的清理时间表,二是对部分短期业务到期不再续投。

为了维系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扩张与高收益预期,朱明曾一度寄希望同业存单弥补同业理财受限所衍生的“缺口”,然而今年初银监会发布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计算新规,彻底打乱了他的算盘。

“今年不少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3,如今我们不少理财产品资金已经对接不到高收益的优质资产,到最后银行只有自己贴钱补收益缺口。”他坦言。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