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银行对一般存款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等原因,银行表内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发行有所增加,但这注定不是大势。而从近几年来看,银行不但面临着保守型客户因保本型产品供应减少而流失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的吸引力也有趋弱之忧。
保本理财规模逐渐萎缩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年)》(以下简称“银行理财年报”),截至2016年底,非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3.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9.56%,较年初上升5.39个百分点;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5.9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0.44%。2016年下半年,非保本理财余额增加2.93万亿元,保本理财余额减少0.16万亿元。
德勤近日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去年上市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扩张较快,增幅明显高于保本理财,部分银行保本理财余额减少。2016年多家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1.5万亿元,其中,浦发银行增速最快;交行保本理财余额超过7500亿元,为上市银行最高。
银行理财年报强调,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实为国际通行的结构性存款,其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已按银监会规定计提了资本和拨备。”银行理财年报称。
德勤同时指出,根据相关法规,保本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需要缴纳增值税,且自2017年7月1日起,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缴纳人,对上市银行资产管理运作影响广泛且深远。
理财产品投资者出现分化?
日前出炉的第41期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依旧是小康家庭投资流动资产的首选,本期投资意愿为54%,比上期高2个百分点;本期持有率为77%,高于上期的63%;投资金额排名也从上期的第2名升至本期的第1名。
不过,近日揭晓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来,在百姓心目中,理财产品的下滑势头较猛;2017年,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降到了近5年来的低位。这是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起,并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进行大数据及调研数据专项分析研究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活动(以下简称“大调查”)得出的结论。根据这一面向全国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10万中国家庭的大调查结果,2017年中国家庭投资整体偏保守型,选择“不投资”的比例达到了35.17%。“保险”则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占整体意愿的40.85%,这已经是保险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基金、股票、楼市、外汇,投资意愿分别为34.61%、33.83%、25.83%、19.5%。然后才是理财产品,投资意愿占比为17.22%。另外,“保守型”投资意愿的占比最大,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为77.52%。
对比城市和农村,大调查发现,城市比农村更偏爱的投资品是理财产品和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