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公募养老基金:有效推动恐FOF先行

公募养老基金:有效推动恐FOF先行

2017-06-01 11:20  来源:新浪网 作者:公募员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浪网

   指引细节需完善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居民养老金缺口的争议声不绝于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监管在各大资管行业积极试水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可持续发展。近期,证监会向各家基金管理人下发《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分别对养老型基金的立法依据、产品定义、产品类型、投资策略、投资比例、子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要求、运作方式和费用、销售适当性、存量产品变更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公募服务养老建设在基金业内掀起热议。

  不过从已经拟定的条例来看,目前业内对于公募养老基金仍处于摸索阶段,《指引》中仍有很多具体问题亟待细化。首先,《指引》对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要求设限,“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经理需满足五年以上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历史业绩良好且最近三年无违规记录”。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表示,规定中并没有特别说明五年以上基金经理任职期限的时间段,指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还是累计从业生涯中担任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限,另外对历史业绩区间、合格业绩标准等问题目前来看尚不明朗。

  济安金信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补充道,在基金产品的推介过程中,基金公司需根据投资人的年龄、退休日期和收入水平向投资人推介合适的养老型基金,这一点需要细化,对于某种养老型基金产品适合什么样年龄、性别需严格到一个标准,此外,开放式基金是永续存在的,那么养老基金是不是需要设定10年、20年的年限,并根据设定年限所对应的年龄和性别等问题进一步细化仍需监管考量。

  “养老型基金是否可以投资于海外市场、能否运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还需监管出台细则进行完善。此外,养老型基金对于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属于保命钱,基金公司如何设立防火墙,是否会设立止损机制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指出。

  能否买账待考

  除监管《指引》上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外,专业人士指出,养老型公募基金未来推向市场能否真正得到投资者充分认可,也有待检验。“想让老百姓拿出钱袋子,投入到养老型基金中,他们关心的问题,还是收益率是否足够稳健,或跑赢银行理财。”北京一位基金公司高管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

  该高管人士补充道,养老型基金处于初期推动阶段,投资者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认知过程,即便是有部分产品推入市场,若没有收益率的检验,也很难得到充分的认可,这就考验着基金公司自身管理能力,尤其是股债市场综合的投研实力,尽管基金经理管理的是一只散户为主的养老型基金,但牵扯到投资者养老问题,就不能掉以轻心,未来需要拿出管理社保或服务机构客户产品的态度去做。

  事实上,正如上述高管人士所说,此次证监会下发的《指引》中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其中“近三年公募基金资产平均管理规模(扣除货币市场基金)不低于300亿元”就将大批基金公司拦在门外,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目前120多家基金公司和有公募资格的机构中,有80多家公司未达标。

  不过,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也指出,按照监管指引给出的思路,未来的养老型基金是偏“类保本”的产品,在一定的封闭期内,以稳健投资为主。但监管也明确要求,养老型基金管理人在宣传上,不能向投资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所以习惯买保本理财的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仍需强化自负盈亏的认知。

  另外,对于目前行业内基金经理流动性较高的问题,部分人士也提出了担忧,这可能成为投资者选投养老型基金的顾虑之一。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今年以来全行业已有54名基金经理离职。

  基金经理离职率居高不下,也间接反映在产品投资稳定性上,尽管《指引》对基金经理做出约束,但很难保证业绩良好,资历丰富的基金经理不跳槽,长久管理一只产品,可能很多老百姓就是冲着信任某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而决定申购的。

  政策助力应跟进

  公募型养老基金相对于公募市场9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来说尚处于发展萌芽期,投研经验、可借鉴的调研数据并不完善。纵观整个基金行业,在股债双煞的大背景下,公募市场也难言起色,弱市下,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的推出或许更需要监管部门在政策层面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帮助。

  多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市场环境并不好,公募养老基金的推出长期来看会对市场带来利好,但是推出时点尚缺乏合适机会,且更需要监管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

  对于监管助力的着力点,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表示,政府可以从税收政策上加大对公募型基金的支持力度,从以往养老保险收税优惠政策来看,公募基金采取税收政策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税收政策出台往往效率较慢,主要是由于政府决策环节复杂,公募型养老基金属于新兴产品,还处于探索预测阶段。不过广州市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持有不同见解,他表示,公募基金的税收本来就很优惠了,税收优惠问题并不会成为太大阻碍,但是对专户影响就很大,可直接影响6%-7%的收益。

  孙永勇表示,除了在政府层面加强引导外,投资者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强化国内教育体系中对投资理财知识的引导,从小有意识地培养普通投资者良好正确的理财习惯,此外,金融机构也有一定的责任去加强投资者教育,不过由于宣传成本高、宣传版面有限等问题往往效果不大。

  有效推动恐FOF先行

  “稳增值保收益”成为普通投资者对公募型养老基金风险收益的基本要求,这也对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考验。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即将问世的公募FOF产品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运作模式,更为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或成为助力养老型公募基金长期发展的有效途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下发的《指引》中提及,养老型基金可以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进行运作,对此,广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分析人士认为,FOF基金在风险控制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以做到基金风险收益的二次平滑,养老型基金投资人的风险偏好较低,采用基金中基金能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将养老型基金与公募FOF有机契合做养老FOF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基金资产配置方式。

  深圳市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产品需求端和第三支柱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需要对第三支柱的税收激励制度、个人账户管理制度等顶层设计制度加以完善和改革,才能为养老型基金提供活水,同时,公募FOF和REITs等资产配置产品的推进和市场接受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老型公募产品的未来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证监会此前下发的公募基金申请进度公示显示,去年11月,首批公募FOF被证监会受理,截至5月12日,共有超30家基金公司上报了71只公募FOF产品,这其中有3只“养老”标识产品,为建信福安养老稳健型基金中基金、建信福盛养老进取基金中基金、建信福顺养老平衡基金中基金。

     随着《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的下发,被寄予期待的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公募基金模式已现明朗,但纵观《指引》细则,还有诸多问题亟待细化,如基金经理任职资历的衡量标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推介要点和规范等。另外,对于这类新型养老金融产品,未来老百姓能否买账,“非保本”养老理财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如何有效推进,如何实现长期稳健投资收益率的目标,都对公募基金行业提出新的考验。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