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PPP龙头碧水源蓄力二次创业

PPP龙头碧水源蓄力二次创业

2017-09-01 09: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剑平表示,PPP市场的黄金期还很长,公司将在PPP市场耕耘。同时,公司将加大技术革新,未来发展的动力建立在技术突破上,建立在提高民用市场的服务能力上。这是公司二次创业腾飞的关键。

  文剑平表示,2001年-2015年,公司基本依靠MBR膜技术吃饭。DF膜(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出现,又能基于此“吃”几年。DF膜可以解决缺水地区的水源问题,将污水变成资源,实现地区的水平衡。

  DF膜还可以解决丰水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传统自来水厂处理工艺的核心是沙尘过滤,难以去除小分子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滤+DF膜”是最佳途径,经济方面也可以承受。在现在的投资基础上,建设和运行成本增加30%左右。

  此外,作为最早进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市场的水务企业,碧水源已形成了农村污水治理的“碧水乡村”模式。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范围累计建设运营上万座小型污水处理站,并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各种规模较小的分散性水污染,研制出集成式高效点源污水处理设备CWT。随着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碧水源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污水处理业务。

  在技术革新方面,文剑平介绍,公司正在开展高级催化氧化、未来水厂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污水处理厂前端资源化。就像污水中的COD、有机物,如果没有提取技术就是废物,如果能提取出来则是资源。“明年将在北京看到我们的未来水厂一个中试产物,大概四五千吨的处理规模。”

  民用市场家庭净水器业务则是碧水源瞄准的另一块市场。公司家用净水器业务从2011年投入市场以来一直进展缓慢,2016年净水器营收2.33亿元,仅占总营收的2.6%。

  “净水器业务今年会有大的提升。我们做膜很专业,但产品设计得不好看。净水公司今年3-4月份更换了管理团队,挖来了专业的销售团队,开发了新的产品系列。”张兴说。

  “主打产品D601、D688等由富士康代工,外观等方面重新设计。多管齐下,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原来的销售渠道,加强大客户销售力度,增强网上网下的销售协同等。净水器业务的增长我们将拭目以待。”何愿平说。

  薛涛认为,碧水源未来市场空间仍然很大。污水提标改造是未来市场增长的一大关键。以MBR为主的膜技术将在这一轮水体治理市场中占比越来越高。碧水源是MBR领域最大的供应商,市场拉动能力领先。

  “水十条”为污水提标改造设定了明确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如果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业内人士指出,一级A的排放标准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天津已经率先提标,逐步与地表IV类水质接轨,未来污水排放提标是大趋势。

  “污水提标改造市场空间大,对膜的需求很大。利用MBR作为提标的主流工艺对碧水源存在长期需求。碧水源通过合资合作或PPP占领的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占到10%份额是大概率事件。此外,膜的更新换代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安全边界。”薛涛说。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作为全球MBR产品第一梯队的碧水源,其MBR市场份额已达到70%,龙头地位稳固。但以MBR为代表的膜法水处理技术目前渗透率仅为10%,上升空间广阔。碧水源的另一核心产品DF膜需要出水标准达到III类以上时显现经济性。随着水质提标持续推进,从长期看DF膜具备复制当前MBR产品市场的潜力。

  邵琳琳表示,短期看,在环保走向大生态的趋势下,公司迅速转型,受益于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的快速增长;长期看,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仍比较低,未来提标改造的市场空间巨大,碧水源作为MBR膜技术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通过并购拓展市场

  PPP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周期性。文剑平表示,通过并购拓展产业链,建立产业生态圈,从“专科医院”走向“三甲医院”,是碧水源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尝试。

  今年6月8日,碧水源发布公告称,拟8.49亿元收购良业环境70%股权,进入光环境领域。6月3日,公司公告称,拟7500万元收购冀环公司和定州京城环保的100%股权,首次涉足固废领域。

  良业环境是领先的城市光环境运营商。何愿平介绍,奥运鸟巢灯光、广州亚运会的灯光、杭州G20会场的夜景、“一带一路”项目雁西湖的夜景、中国尊等项目,显示了良业环境的实力。

  碧水源表示,收购良业环境可以形成协同效应,二者商业模式相同且客户一致,可以快速完成整合。此外,在部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中,需要项目承接方提供照明工程服务。此次并购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PPP项目承接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同时,增强公司在特色小镇、旅游景观项目中的拿单能力。

  文剑平表示,碧水源并购主要考虑两个核心要素:一是完善公司环保产业链。“碧水源原来的业务是水治理,就像一家‘专科医院’。现在要打造‘三甲医院’,涵盖水处理、湿地、灯光、固废等领域,对城市的生态治理开综合性的‘处方’,环境问题整体处理。”二是拓展市场,围绕技术储备、市场开拓和综合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收购。

  “在央企等大型纷纷涉足环保领域的情况下,碧水源原有的资金优势不复存在,因此要拼技术、拼服务。公司的膜技术高度足够,所以开始拓展宽度,收购良业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张兴说,“就像一桌宴席,如果‘主菜’都很强,提高‘配菜’质量可以增加中标概率。”

  薛涛认为,碧水源收购良业和冀环公司,是为了构筑一个类似东方园林的产业链,试图进行突围,通过拓展灯光、绿化业务提供更多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碧水源近期中标的55亿元四川中江县公路改建等多个项目,包括不少景观绿化、光环境建设内容。

  “过去公司一直依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内生式增长,这在资本市场并不多见。现在确实觉得有些吃力。”张兴说。“未来公司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做大主业的同时,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是重要途径。不过,并购将围绕主业,作为辅助手段。”

  多年来,碧水源业绩保持持续高增长,而今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速仅为20.33%。薛涛认为,“现在许多环保公司面临发展瓶颈。大型环保公司每年投资规模百亿级,只有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提高PE倍数,降低融资成本,来年才有资金再撬动一个百亿级规模项目。”

  薛涛认为,这个瓶颈暂时难以找到办法有效解决。近年来,环保领域持续爆发,而PPP市场处于多方瓜分阶段,不管是北控、东方园林还是碧水源,大家都不敢松懈。“未来如果PPP项目缩减,对于依靠工程放量带动业绩增长的公司问题可能比较严重。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2017年以来,50号文、87号文等政策出台,显示出PPP领域监管趋严的信号。项目中标收益率下行,叠加资金利率上行,今年以来行业利润率下降。竞争激烈及资金利率提升,使得小型公司面临被淘汰的局面。碧水源作为龙头企业,具备资金、技术优势以及良好的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有望渡过短期不利局面后胜出。

  PPP项目带动膜设备销售

  近年来,PPP热潮席卷全国,作为建设重点之一的生态环保领域,更是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唐僧肉”。央企基建公司、园林类公司等纷纷涉足环保领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碧水源PPP业务的经营特点,张兴直言,公司PPP拿单策略与北控、首创等运营公司不同,公司更看重PPP项目转化为EPC合同,以带动公司膜设备方面的销售。筛选PPP项目时,主要瞄准水敏感区域。比如,北京、云南、新疆等地对水质比较重视,属于水质要求比较敏感的区域。同时,公司注重PPP风险的防控。如果当地政府PPP投资严重超过当年收入总量的10%,或者BT形式项目占比较多,通常不会去做。“上游有银行的安全保障,下游有政府的信誉担保,同时有切实的收入来源。因此,PPP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薛涛分析,目前环保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主要通过三种模式。首先,类似北控、首创的模式,在传统特许经营时代奠定了一定优势,以重资产为主的BOT模式。这种方式下,项目未来二三十年的运营成为收入来源的基础,需通过控股将项目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并表。这是传统的模式。

  其次是中建中铁、东方园林一类公司的模式。这些企业之前并没有涉足环保领域。由于这轮PPP采用可用性付费工程主导的模式,以工程建设为主,这些企业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带来业绩快速增长。东方园林的项目更多是以景观、生态项目为主的BT拉长模式,涉及后期运营较少。

  碧水源模式属于第三种。公司有膜技术,通过合资公司方式,以较小比例持股,获得项目建设资源,拿下膜升级改造工程。这也是公司过去几年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采用哪种“打法”主要和公司核心优势相关。“碧水源并非以工程见长,东方园林在园林工程上具有优势,而北控首创没有工程公司,主要和央企工程建设商合作。”薛涛说,“碧水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膜设备,拼工程建设没有优势。因此,公司主要瞄准有再生水升级或者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项目,用MBR(膜生物反应器)膜技术参与竞争。”

  对于碧水源模式的PPP订单范围是否较窄的问题,薛涛认为不一定,因为合资合股模式会圈定不少地方政府项目,且有些项目可能不会以PPP的方式产生。

  在PPP发展的新形势下,碧水源模式遭遇一些变化。业内人士认为,“碧水源模式,当地公司占股比例高,可能难以解决当地政府关心的资金来源问题,未来这种模式可能受限较多。”

  目前,PPP项目以黑臭水体治理为主。“据统计,污水处理厂投资总额在一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中只占20%,且越来越多的污水厂项目打包到了河道治理中,因此碧水源的份额相对以前的污水厂升级改造出现下降。”上述人士透露。

  安信证券研究员邵琳琳则表示,当前市场对碧水源的未来发展存在争议,担忧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市政工程订单占比增加,收入质量下降;PPP项目监管趋严,利率上行;水治理行业的长期市场空间有限。

  对此,碧水源执行总裁程发彬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公司通过三种方式解决PPP融资问题。传统方式是直接注资成立合资公司。其次是碧水源和当地的合资公司、国开金融等金融机构一起设立规模较大的基金,解决合资公司PPP项目资金来源的问题。目前采用这种方式较多。第三种是碧水源为合资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其项目配套资金来源问题。相当于碧水源解决了PPP项目大部分融资问题。

  针对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打包的情况,程发彬表示,公司以前很多项目是单个的污水厂,现在则是包括污水厂、河道治理的大型环保项目。公司膜设备销售收入的绝对值在增加,只是由于生态工程等收入快速增加,膜设备业务占比有所下降。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碧水源董秘何愿平表示,“在黑臭河治理方面,碧水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司目前处于调整期。”

  关于目前情况下的发展策略问题,程发彬表示,“通过并购形成完整产业链,或者联合施工能力较好的央企联合投标。”

  “云水模式”落地开花

  作为PPP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碧水源2011年与地方水务平台合资成立云南水务,投资6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2015年5月,云南水务成功在香港上市,并成为混合所有制与PPP模式下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目前,云南水务在云南省的供排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并将业务拓展至新疆、山东、江苏及贵州等地区,在全国拥有92个水务项目。

  碧水源将云南水务项目称为“云水模式”,即民营水务公司与地方国有水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开拓某一区域水务市场。其中,民营水务公司提供技术、产品和资金,地方国有水务公司主要提供当地的市场机会。这一模式有利于民营企业打破地方基础设施垄断格局。

  “‘云水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新‘公私合营’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云南水务成立三年多就上市。碧水源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先进技术、良好的运作机制加上市场资源,与国企的市场信誉进行有机结合。”碧水源证券部总监张兴说。

  近年来,碧水源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迅速复制“云水模式”。目前公司在全国设立了数百家PPP合资企业。其中,碧水源与武汉控股建立了更灵活的商业模式。2013年10月,碧水源入股武汉控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4年7月,碧水源与武汉控股组建合资公司。2015年9月,碧水源定增入股漳州发展,再度演绎武控模式。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表示,公司在华南、华北、西北等“战区”布局了“云水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或许明年开始陆续会出现像云南水务一样的上市公司。“云水模式为碧水源提供了市场和好的项目,而地方获得了技术、产业输入及运营队伍,实现双赢。”

  “云水模式”在全国落地,政策对PPP大力推进,使得碧水源近年来持续高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7.72亿元上涨至2016年的88.92亿元,5年内翻了5倍;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5.6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8.45亿元,5年内翻了3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5亿元,同比增长23.34%;归母净利润为5.34亿元,同比增长97.73%。

  半年报披露后,8月8日,招商证券、建信基金等多达106家机构的153人赴碧水源进行调研。

  文剑平表示,能抓住PPP的发展机遇主要在于厚积薄发。PPP项目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涌现的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项目。获得PPP项目需要几个条件,包括资金、技术方案等,同时需要熟悉PPP程序和项目操作流程,而公司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积累。

  关于资金,文剑平称,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环保领域的公司规模偏小,经常遇到资金障碍。而碧水源2015年引进国开行作为战略股东,同时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形成了良好品牌,因此融资相对更便捷,且成本较低。

  对于国开行2015年战略入股碧水源的意义,文剑平称其为“逆混改”,除了业绩方面的提升作用,“对公司规范性经营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公司的优势在于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从技术、设备、建设到运营,贯穿整个环保产业链。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环保公司的地方。”文剑平说,“不少公司做PPP项目,主要靠融资的收益率或赚取工程建设利润。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设备和技术产品供货能力。以景观方面为例,我们自己有苗木,早在PPP开始之前就组建了生态公司。城市灯光方面,我们收购了良业环境。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方面,有核心设备膜系统,在PPP业务中比别人多挣一份钱。”

  据介绍,碧水源是全球除GE外唯一一家覆盖全部膜产品类型的公司,目前年产能包括微滤膜和超滤膜1000万平方米、纳滤膜和反渗透膜600万平方米,以及100万台以上的净水设备。近年来,另一个重点推广品种为DF膜,MBR+DF的组合工艺可以将水处理至地表水III级以上。

  在PPP大潮中,碧水源一路高歌猛进。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订单金额达19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拓展生态环保领域,碧水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膜技术、膜设备。

  公司董事长文剑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PPP市场的黄金期还很长,公司将在PPP市场耕耘。公司未来发展的动力建立在技术突破上,建立在民用市场服务方面。这将是公司二次创业腾飞的关键所在。


标签经济 PPP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