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多制度解决因病致贫 今年要使2000万人享受大病保险!

多制度解决因病致贫 今年要使2000万人享受大病保险!

2018-03-21 09:15  来源:全景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全景网

  财经365讯(编辑 钱多多)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春节前我到地方调研慰问,路过一个贫困人口家庭,临时进去,看到老人有大病,也有医保卡,但还是不敢去看。这个情景至今挥之不去。”总理在答问时表示。

  目前,我国已编制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但也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

  李克强强调,今年要在大病保险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的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至少要使2000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而且扩大大病保险病种。

李克强:今年至少要使2000万人享受大病保险

  而在回应关于促进外贸的问题时,李克强还表示,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我们要较大幅度地降低进口税率,对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税率。

  1、多制度解决因病致贫

  大病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大创新,这一制度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法则”,放大资金效应,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医保。

  在此前地方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将大病保险制度推向全国。

  据人社部数据,大病保险覆盖了全部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范围也明显扩大;“基本保险+大病保险”的政策报销水平已经超过80%。

  李克强表示,去年享受大病医保的人数达到了1700多万人,今年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的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至少要使2000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我国进一步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新增款一半用于商业保险经办的大病保险,有助于提升医疗保险体系的运作效率。

  李克强表示,要扩大大病保险病种,并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够方便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常说病来如山倒,我们就是要运用大病保险等多种制度,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2、降关税结合谈判促降价

  谈及重大疾病,癌症防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李克强表示,要以更开放的姿态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的总体税率水平。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要较大幅度地降低进口税率,对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税率。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对记者表示,这既利好于国外药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利于老百姓用药价格降低。

  抗癌药品价格高,除了研发成本与制造成本外,进入市场后的环节过多也会进一步推高药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认为,导致进口药贵的首要因素是税率高;其次是流通环节多,至今以灵活的社会化机构形式存在的各级流通公司依然数量庞大;再次是仿制药较少,对专利药竞争压力小。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流通领域改革、药品采购机制改革等,推出了“两票制”、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跨区域联合采购等改革措施,对降低药价起到积极作用。

  史立臣认为,为更大程度地实现降药价成果,建议采取降关税及药品谈判相结合的方式:中方给予关税降低利好的同时,通过药品谈判让进口药品自身也能降价,这样中国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低的药价。同时也可以减轻医保支付的压力。

  2017年,人社部发布的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结果显示,36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81.8%,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大大减轻了我国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史立臣表示,我国还应加快相关仿制药品的引入,低价的仿制药也将对高价原研药价格形成冲击。一个不可回避的事情是,降低进口关税税率还将对国内药企产生冲击与影响,这也倒逼国内药企加快药品研发与升级。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