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国寿7月保费缩水近半 中国平安反超暂列第一

国寿7月保费缩水近半 中国平安反超暂列第一

2017-08-21 15:56  来源:蓝鲸新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蓝鲸新闻

  日前,六家大型上市险企,包括在港上市的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均已披露了今年前7月的保费收入数据。整体来看,六家险企7月单月原保费收入较6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行,其中环比收入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中国人寿,单月保费收入缩水51.99%。除新华保险外,其余五家上市险企原保费收入均同比上行,平安健康增速最快,今年前七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0.06%;处于转型期的新华保险保费缩水幅度进一步减小,和去年同期相比保费收入下降了12.10%。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前七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共实现3822.76亿元,超过了此前一直位居第一的中国人寿。今年以来,两家险企的一哥之争逐渐白热化,中国平安在单月保费收入方面多次超越中国人寿,累计保费收入紧追中国人寿步伐,在本月实现反超。保险市场正由过去中国人寿的一家独大转变为人寿、平安的两家争鸣。

  一哥易主.中国平安前7月保费实现反超

  从目前披露数据来看,六家大型上市险企中,今年前七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有五家实现了上行,新华保险保费规模仍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缩水规模进一步减小。

  中国平安今年前七月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22.76亿元,同比增长32.20%,高于去年同期20.72%的增速。平安旗下四家子公司表现也相当强劲,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为平安旗下子公司中最高,今年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共2488.79亿元,同比增长37.58%;平安财险次之,前七月保费收入共计1208.94亿元,同比增长23.64%;平安养老原保险保费收入112.68亿元,同比上涨了11.41%;平安健康则以230.60%的同期增速遥遥领先其他险企,前七个月共实现原保险保费12.36亿元。

  而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本月在原保险保费收入的竞争中略逊于中国平安,今年前七月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91亿元,同比增长18.07%,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交银国际日前下调了中国人寿至中性评级,认为从2016年产品结构来看,预计中国人寿受134号文产品新规的影响较大;4季度临近,更需关注产品新规对保费收入的影响。

  此前高举转型大旗、大力发展健康险的新华保险保费规模较去年同期仍有缩减,但缩水幅度正在逐步收窄。在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缩水幅度还在13.79%,本月已经下降至12.10%;前七个月共实现原保费收入683.79亿元。

  中国太保前七月原保费收入共计1846.43亿元,同比增长21.95%,旗下太保寿险,太保财险分别实现1239.11亿元和607.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37%和7.73%,增速快于去年同期的29.27%和1.32%。

  值得一提的是,从原保险保费规模来看,中国平安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总和首次超越中国人寿,前七月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22.76亿元,中国人寿则以3691亿元的原保险保费居于第二,两者相差131.76亿元。

  港股方面,香港上市险企中国太平披露的保费收入公告显示,旗下三家保险子公司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2017年1-7月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35.47亿元,123.29亿元,30.6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79%,18.57%和16.55%,共计989.38亿元,整体同比增长了27.02%,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

  中国人保今年前七个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088.87亿元,同比增长5.89%,和去年同期15.58%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人保财险、人保健康、人保寿险今年1-7月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52.13亿元、167.37亿元、869.37亿元,其中人保健康原保费出现同期下滑,相比去年下降了22.34%,人保财险增长了11.24%,比去年同期增速略有加快,人保寿险仅增长1.47%,相比去年同期15.58%的增速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

  7月环比全线下挫,中国人寿单月保费缩水近半

  环比数据方面,六家上市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整体下行。

  其中以中国人寿下挫程度最大,今年6月中国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77亿元,7月仅229亿元,仅次于今年前七个月中的最低值222亿元,环比缩水51.99%。

  继上月保原费收入强势上涨后,新华保险7月保费收入未能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较6月环比下行了35.59%,共实现71.39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不过根据安信证券分析,新华保险近年来以健康险为核心,健康险产品新业务价值率较高。在保险产品回归保障的情形下,死差益将推动保险公司基本面改善,看好未来发展。

  中国平安四家子公司今年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411.27亿元,比6月下降了5.5个百分点,环比缩水幅度为上市险企最小。具体来看,平安人寿和平安养老单月保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其中平安养老缩水幅度较大,环比下降了33.89%,平安人寿下降9.71%,两者7月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60亿元和223.63亿元;平安健康体量较小,仍然实现了56.51%的环比增长,7月共计实现原保险保费2.53亿元;平安财险同样在7月环比上行,实现174.51亿元保费收入,增长2.64%。

  中国太保7月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为215.36亿元,环比下挫17.86%。太保寿险和太保财险分别实现133.6亿元和81.76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下滑20.50%和13.16%。

  中国太平环比下滑同样明显,原保险保费收入由6月的123.17亿元下滑至65.38亿元,缩水了46.92%。这主要是由于太平人寿7月原保费缩水了52.72%,仅收入46.12亿元,大大拉低了中国太平7月整体的保费水平。太平财险和太平养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太平财险7月保费收入16.45亿元,环比下降26.72%;太平养老实现保费2.81亿元,环比下降11.38%。

  中国人保7月共实现原保费收入297.39亿元,环比下降21.91%。其中人保健康在上月保费规模倒退后,本月恢复增长,7月实现1.94亿元原保费收入。人保财险和人保寿险人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8.96亿元和36.39亿元,和6月相比分别下降24.79%和29.42%。

  上市险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提前为下半年产品做准备被认为是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国泰君安认为,一方面,年初保费销售情况超出预期,保险公司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另一方面,险企提前为10月1日开始的产品做准备,部分公司提前停售5年期内返还生存金的保单。因此,保费增速的减缓有保险公司主动调整意愿在其中。

  产寿险现增速差,太保寿险同比涨三成产险仅涨7%

  从上市险企披露的保费数据中,蓝鲸保险注意到财险业务和寿险业务增速有所分化,除中国人保外寿险业务增速明显高于产险业务。

  从中国平安方面来看,平安财险今年前七月一共实现1208.94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64%规模和增速在目前披露的上市险企产险业务数据中均排名第一,和去年同期3.34%的增速相比显著加快;而平安人寿则实现2488.79亿元,同比增长了37.58%。

  中国太平寿产险增速差同样明显,太平财险今年累计保费收入123.29亿元,同比增长18.57%,而太平人寿则收入835.47亿元保费,同比增长28.79%,比产险高了10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

  中国太保方面,太保财险今年1-7月创收原保费收入607.32亿元,同比增长7.73%,大大低于太保寿险的30.37%的增长速度。同时根据保监会数据披露,今年上半年太保财险的原保费收入同期增速为6.9%,低于12.80%的行业整体速度。

  中国人保则和上述三家公司恰好相反,产险增速明显高于寿险。据统计,今年前七个月人保财险共计实现原保险保费2052.13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24%;而人保寿险仅增长1.47%,前7月共计收入原保费869.37亿元。

  退保或是抑制人保寿险保费上行的因素之一。年报显示,去年人保寿险净利润仅有4.52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7.3%。造成人保寿险净利润大幅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投资收益由210.46亿元下降至157.2亿元,同时给付及赔付净额由979.96亿元增长至1091.87亿元,对盈利影响也较大。而人保寿险在年报中总结道,给付及赔付净额增加主要是因为“退保金等增长所致。”人保寿险也是去年上市寿险中唯一一家退保金增长的公司。

  券商分析,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增速较快,这和保险行业集中度长期提升,上市保险公司优势强化,价值转型之路更加顺畅有关。而随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渐行渐近,预计寿险未来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东方证券认为,行业寿险原保费收入经历年初的高增长后进入平稳期,同时主要受到监管收紧因素驱动,寿险保费收入结构和公司间竞争格局形成分化,上市公司呈较强的复苏态势。

  由于二次费改的逐步推广,今年上半年车险业务增速放缓,长期以来依赖车险业务实现保费增长的企业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海通证券分析称,二次费改将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受二次商车费改影响,车险费率下降,行业短期竞争加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