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险企呼吁:应该对信保业务差别化监管

险企呼吁:应该对信保业务差别化监管

2017-08-20 13:39  来源:证券日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日报

财经365讯 保险监管机构强调“监管姓监”定位之后,严监管、防风险已遍及保险各领域。保险机构的切实感受在于,监管对于所有业务的监管理念是防风险。他们也呼吁,对某些业务的监管再细化一些,以便在守住风险的同时,更能发挥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保险机构呼吁进行差异化监管的业务之一,是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现代经济社会是信用社会,几乎各行各业发展都基于信用,发展面临信用风险,这是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诞生的本源,也是蕴含巨大市场空间的原因。近些年来,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获得快速发展,不过部分保险公司盲目展业、粗放展业,也让行业积累了一些风险,风险事件也随之爆发,引发行业反思和监管加强。

保监会着手出台信保业务的专门监管办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于7月20日正式发布,为的是进一步规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经营行为,加强信保业务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办法》涵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内容,对开展信保业务的险企资本实力设定了基本门槛,对业务规模、交易对手情况等经营规则做了明确要求,要求险企具备相关制度、流程、中后台规范等内控管理能力,同时明确了监管的监督管理事项和处罚情形。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整体业务上看,《办法》堪称严格。一定程度上,这是必要的,因为信保业务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险种,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具备发展这个业务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对于具备业务特长的险企来说,《办法》又未免对其管得过死。

在业务同质化的财险市场,车险竞争日益激烈,中小险企生存和突围亟待找到特色优势业务模式。部分自谋差异化的中小险企,看到这一趋势后,发现信保市场的机会——信保业务做好了,可再造一个产险,并在这一领域投入资源和精力。业内人士称,经过几年积累,在信用风险识别能力、风控能力上具有了一定能力,也有了项目资源,信保业务稳步发展,初步形成比较优势。但在正渐入佳境之际,行业的严格监管,特别是业务规模上限,将其信保特色之路堵住,发展骑虎难下。

据了解,作为信保业务,不同产品对应的领域和性质并不相同,甚至有根本性差异。以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网贷平台业务来说,有些是为网贷平台兜底的信保业务;也有一些是严格筛选的合规平台,业务小额分散,是真正保借款人、出资人权益的信保业务。而在除网贷业务之外,也有一些是支持实体企业项目发展的履约型信保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业务中,有挣快钱的冒险之举,也有服务小微个体融资、服务实体项目的辛苦活,业务监管时不应“一刀切”。比如,对不同类型信保业务的产品审批上不宜一棍子打死,可以继续审批支持实体的信保产品。在业务监管细则上,例如最关键的信保业务规模上限,《办法》规定自留责任余额上限是上季末净资产的10倍,这一上限也可以因险企业务能力不同、信保业务类型不同而多设立几档。当然,这些都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标题:险企呼吁对信保业务差别化监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