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 概念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新股发行节奏问题

新股发行节奏问题

2017-06-05 08:5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程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时报网

中国股市存在着一种怪象,一旦市场出现了大的调整,就会把责任归于新股发行。近日一些个股连续调整,次新股股价出现大面积回落,就有人跳出来说要求暂停IPO

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证监会就以每周10家左右的节奏下发IPO批文,这期间股市有涨也有跌,很难说市场走势与新股发行直接相关。所以我们看到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新股供应量增加了,降低了新股的稀缺性,也降低了市场炒作新股、次新股的热情。长期来看,这一融资政策有助于提升股票市场的效率,这对解决企业融资难、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但这一局面被近期的市场表现打断。连续两周,监管层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减少了IPO批文下发数量,融资额也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监管政策及新股改革创新步伐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以应对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仍待解决,一些投资理念仍待革新的旧疾;另一方面,能够安抚投资者情绪,避免二级市场出现更大的非理性波动。

这是监管层根据A股实际情况做出的合理修正,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走弱,放缓IPO可行,但暂停IPO却不可取。历史上A股有9次暂停IPO的经历,都是基于市场普遍的心理预期而做出的政策操作。每次市场产生较大波动,投资者都希望监管层停止IPO以帮助稳定市场,从而将IPO视为维稳的工具,而不是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主要功能。表面来看,可能暂时性解决了“阵痛”,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新问题。日积月累,数百家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形成IPO堰塞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风景”。

实际上,不少投资者闻IPO色变,更多的是心理惯性莫名坚守着放开IPO就等同于大盘抽血的认知,殊不知,当前的IPO早已不同以往,屡遭市场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现象几近消失,严把质量关的IPO审核方式,谨防“病从口入”,对募资额的限制也让融资渠道更加规范,市场在改革在变化,制度在不断成熟,对于新股发行节奏调整应理性看待。

目前市场信心不足,主要是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在金融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的经济大背景下,直接把股市下跌的板子打在IPO身上,多少有些偏颇。尤其是切不可重蹈覆辙走回头路,在舆论压力下导致新股发行格局被打破,造成股市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能搁浅。(原标题:理性看待新股发行节奏调整)

  推荐阅读:


  今年新股“掌门”60后是主体 九成实控人为自然人


    减持新规也无法拯救次新股




标签股市 新股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