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深度分析:中国股市何时见底

深度分析:中国股市何时见底

2018-09-24 09:11  来源:马斯投资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马斯投资

从五月份开始,就看到诸多机构及“专家”叫嚣股市的“估值”底部和“技术”底部,我那时是很着急的,建议身边的亲戚朋友不要着急抄底,静观其变,投资机会有很多,不要在股市一条路上走死。作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研究者,在研究股市时,永远不会只看技术面,更不会把估值单纯地跟历史大盘比,这样无异于刻舟求剑、盲人摸象。

先看看中国股市的特点:暴涨暴跌

世界上有两种股市:一种是股市,一种是中国股市。我国股市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主导类型。自A股市场诞生以来,投资者的目光总是盯着政策的指挥棒,倘若利好政策频出,投资者往往排队买入,把基本面抛在脑后,即使是连年亏损很严重的公司,股价也有可能一飞冲天;另一方面,倘若利空政策出台,为夺路而逃,投资者大多不惜竞相踩踏,业绩再好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可能被错杀。作为A股市场的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饱受“A股暴涨暴跌”逻辑侵害。每次股市大涨都体现了国家意愿,监管层希望以资本市场保持财富效应,借力恢复实体经济;但同时,监管层又忧虑疯牛难控,因此寄希望通过政策调控来左右市场走势,造成管理层期盼的“健康牛”,不过目前一直没有达成这样的愿望。

中国A股暴涨暴跌,与中国主流媒体的过多参与有关。现在中国A股最大的风险是,国家太多媒体总是对股市的涨跌过多的评头论足,严重的是,太多非专业人士总是“随大流”,没有给散户投资者一种客观的分析。股市一涨了几天,就说“牛市”要来了,一跌就说,估值底,不用担心,慢牛没有结束等等。主流媒体言论频繁与缺少客观与专业性,自然会打断股市投资者自主判断,对市场的影响当然会很大,而且会很负面。对于财经媒体而言,谈论股市涨跌很是自然,但是国家主流媒体对股市掺和太多,则可能是当前股市暴涨暴跌的最大风险。而作为投资者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哪些观点是值得信任的,哪些观点是应该视而不见的,做好自己的判断,也需要投资者自己不断学习,毕竟理财是一生的事。

近期股市暴跌的真相

股票行情

2018年1月以来的这波下跌,和2011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直接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下滑和去杠杆,根本原因是对经济增速预期的降低,而中美贸易战则充当了重要的催化因素,这和11年的情况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股票行情

2011——2012年的这波长期下跌,直接原因是房地产调控引起的投资增速下滑,但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模式的改变。随着中国经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模式的终结,投资者对于企业长期利润增速也大幅下跌,从而引发了股市估值的大幅下跌。在此期间,中国CPI高涨导致的流动性紧缩、全球再通胀的失败,对股市的下跌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在2012年9月以后,上证综指跌倒了2050点左右,全部A股剔除金融石油石化的市盈率为17左右,A股终于迎来了长期大底。原因也非常简单:中国经济见底回升。但是这时中国经济的见底并不是因为市场完全出清,而是因为随着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推出,中国又进入新一轮的加杠杆周期,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子银行来实现信用扩张的。在信用扩张的影响下,房地产和基建也迅速回暖,给经济增速形成了支撑:

A股长期见底,需要客服三大难关:

但现在的情况远比12年复杂,12年可以通过新一轮的加杠杆来解决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现在却不行了,主要因为:第一、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较高,再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有限,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资产泡沫,从而使得未来的问题更加严重。第二、美联储的加息效果已经越来越明显,再加杠杆只能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加大。

所以A股未来要见到长期大底,必须要做到以下3点:

首先是宽货币、紧信用,稳杠杆防止经济失速。

其次是人民币汇改释放更大的政策空间,是乘着现在经济仍然比较稳定,未雨绸缪的通过爬行浮动的改革来释放人民币的调整压力,以给未来更多的政策空间。

最后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以上三点做好了,才有可能迎来A股的长期大底。

所以对于股市的投资者朋友们:短期请耐心等待政策见效信号,由于现在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较大,所以我们推荐投资者还是需要保持耐心,等待宏观、基建和信贷数据明显好转,释放出政策见效的信号后,再大规模建仓。以避免政策效果不达预期、经济继续下滑所引起的股市大幅下跌的风险。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