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如何通过量柱擒涨停

如何通过量柱擒涨停

2017-07-10 10:25  来源:南方财富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南方财富网

   一、对有序化的理解

  股市看起来涨涨跌跌,大起大落,牛起来一飞冲天,熊起来一蹶不振,只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比如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K线图分析,才能看到股市的有序化,其实涨跌总有规律可循,但是几乎100%的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即使在这本书里的图解中,如果没有事先的提前预报和事后验证,很多人还会认为王子老师也是事后诸葛亮,我是在知道了量柱理论的有序化之后,参考其他技术指标(如MACD、KDJ等),加以研判,才知道这个有序化和其他技术自己标描述的有序化其实是不一样的。其核心区别在于,这个有序化能够提前预报(比其他技术指标预报时间提前,而且准确率较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分析决策工具。

  二、对节律化的理解

  起伏高低、错落有致,无论从个股还是到大盘,其相关性还是很强的,节律基本一致(除了个别题材和恶意炒作之外),当然,这个节律虽然很特别、很个性、脱离大盘,但就其自身来讲,有其个性化的节律。因此,本人对节律的理解是:大盘节律和个股节律基本上高度相关,但个别股票在个别时刻受个别效益或政策的影响,会突然改变其固有的节律,这些突然改变的节律,大多时候是会被量柱理论提前扑捉到的,但有时候是不行的。

  三、对度量化的理解

  度量化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根据量柱的高低和股价的相关性,从一个长期角度来观察分析,是可以达到的。这个度量化用其他技术手段也是可以达到的。只不过量柱理论中的“天线”、“地线”、“人线”的具体画法和确认不同而已,这需要认真去体会。

  其实,量柱理论也好,传统的其他技术分析手段也好,尤其是市场上流行的股票软件,很多就是从“量”入手的,只不过有的是以此把握主力动向,其实这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很难把握的。

  四、理解三重序化的关键点

  个人认为,理解三重序化的关键点在于:1、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观察才有效;2、剔除个别突发因素的影响(如重大利好刺激或重大利空刺激等);3、正确理解量柱的形态和性质。

  “量柱预测”是基于成交量的技术分析,而K线、均线等是基于成交价的技术分析,“量”是“实”的,“价”是“虚”的,以价论价,以虚测虚,预测时难免指鹿为马,遮遮掩掩;而以实论价,预报时必然看啥说啥,坦坦荡荡

  很多股民重价不重量,每每谈起某某股票就会说其价格如何如何,过去某一时点是什么价格,好www.southmoney.com久不看了,翻出来一看,结果涨势惊人。也有不少人很关注成交量,但是没有量柱理论之前,也会根据MACD金叉还是死叉等等来介入或者撤退。基本上是模糊的

  从表面上看,价和量都是实的,就价而言,无论是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都是实实在在形成的,也是成交之后才反应出来的,谁能说这个价是虚的?成交量更是如此,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更不会虚了。

  这里所说的虚和实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相对于量而言,价的虚的成分更多一些,更容易被“制造”出来,量的实的成分更多一些,也是相对于价而言的,是不容易被“制造”出来(当然可以被制造出来,只不过有无此价值而已,如果在某个特殊的时点,庄稼认为有必要动用真金白银来制造量)。所以量和价的虚实之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参与股市交易的人(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散户)无不希望与庄共舞,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进在庄先,出在庄先,如果不是巧合,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掌握了三先规律,就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了。这就是《量柱擒涨停》的基础课程之一。

  应当指出的是,三先规律的理解,个人有个人的不同,这里说的不同,是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不会由实质的不同。我们先看看三先规律的内容,再看看如何理解。

  一是买股票的目的不是为了真正持有(除非限制卖出的锁定盘),而是为了卖出,因此买股票之前就基本上对这只股票的卖出价做出预测,并在达到这个价位时卖出。因此,卖在买先的第一层意思其实一开始就在我们的操作中形成了(无论是上涨后的盈利,还是下跌后的割肉)。

  二是在这一规律的支配下,才会有人卖出,同时有人预测到这只股票还会上涨而买进,买卖达成一致,就形成了平衡(即成交),这就是第二个规律价在量先(价量平衡率)。

  有价才有量,即有人在期望的价格上买进,买卖双方才成交,就同时积累了成交的量,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成交,就达到了价量平衡。价与量的对立统一过程中,铸就了量柱的灵魂。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

  价涨和价跌都可以制造卖出的欲望,同时也制造了买进的欲望,否则就不能成交,也就没有量可言。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尤为重要,我们切不可一味地追求上涨卖出的欲望,而忽略了买进的欲望。这就是价量平衡规律的两面性。


标签股票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