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升级版”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统筹监管势在必行

“升级版”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统筹监管势在必行

2017-07-12 15:30  来源:一财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一财网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有望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到更高层面。但形式或许并不是坊间猜测的一行三会合并,而是建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并赋予较高的权威。

  “升级版”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般五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召开四次。除第一次开会是在1997年底外,通常都在中央政府换届选举年的年初召开。会上会对中国下一步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问题定下基调,并公布相应的机构改革等重大举措,是国家为保证宏观金融政策的稳定性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最近一年中央主要会议的精神来看,强调金融安全,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或将是本次会议的重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无论是从前几年金融业疯狂扩张带来的问题,还是从近年主要领导人和监管机构的表态来看,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都将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中之重。”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从五方面定调金融发展:一是更加突出金融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三是规范金融创新,明确打击监管套利;四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五是更加强调金融监管和实体发展的动态平衡。

  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具体如何统筹监管?最近两年来缕缕被提及的“超级监管机构”是否会在接下来的五年正式落地?

  最近两年来,“一行三会”的每一次人事变动,都会被坊间猜测是否与成立“超级监管机构”有关。

  今年3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姜超表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有望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到更高层面。

  李慧勇预计,“一行三会”合并的概率不大,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专门的一行三会协调架构,并赋予其较高的权威,来协调一行三会的监管事宜。

  “主要是以业务监管弥补主体监管的不足,以统一监管替代分业监管的不足。”他称。从监管类型上看,姜超认为,在现行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将会增强统筹协调,适当增加功能监管、行为监管。

  与此同时,作为协调监管的一个重要领域,传言许久的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标准或将在此次会议上得到更为明确的表态。

  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传言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正在制定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标准,随后该消息相继得到了各个监管机构高层的确认。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特设一个专题讨论“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这是央行第一次通过正式报告明确了资管业务的规范发展方向。并提出六大对策: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

  姜超表示,此次会议上资管业务监管的具体动作或已不远。

  统筹监管势在必行

  回顾过去四次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监管是每次会议必然涉及的一个重要话题,也见证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所走过的每一段历程。总体来看大方向是从分业监管到不断加强统筹协调。

  1995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以及1998年颁布的《证券法》确定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1997年第一次会议上明确,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另外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会后我国撤销了人民银行省级分行以保证金融调控权集中在中央,并在1998年设立保监会代替央行分管保险事宜。

  2002年第二次会议上决定,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

  2007年第三次会议,做实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协调配合。

  实际上成立一家“超级监管机构”正是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被提出。当时,有讨论成立一个由央行、财政部、发改委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6个部门组成的“3+3”协调监管框架,但是在当年的会议中并没有得到确认。业内因此普遍认为,混业经营在当时不会大力推进,只会以小步试点的方式进行。

  2012年第四次会议,恰逢流动性过剩,会议旨在抑制资本脱实向虚,会议由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20部委主导,提出十项金融改革议题。会议对金融监管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不过,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分业监管暴露出了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分业监管模式下,按机构监管,如果协调不到位容易导致监管短板。而增加按照功能和行为监管后,有望解决机构间业务交叉导致的监管缺位问题,也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与监管‘躲猫猫’、监管套利等行为。”姜超表示。

  “此前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如股市暴跌的处置,充分暴露了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性不足带来的弊端。”李慧勇称。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15年11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提到,要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

  决策层近期释放的信号,加上《建议》提到“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意味着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历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第一次会议,召开时间在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时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会议决定央行自身管理体制变革的大手术,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从国有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金融监管方面,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另外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第二次会议,2002年2月5日至7日,会议决定,加强金融监管与国有银行改革的思路进一步得到深化,最终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金融监管方面,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会议还做出了改革农信社的决定,为此后农信社改革的全面铺开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第三次会议,2007年1月19日至20日,主要内容是加深已股改银行的改革,继续推进工、中、建3家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经营机制转变。第二,国家开发银行全面推行商业化。第三,成立政府投资公司,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第四,强调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公司债券。

  在金融监管方面,做实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协调配合。

  第四次会议,2012年1月6日至7日,充分肯定金融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推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健全分层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各类金融市场;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得到提升。

  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的永恒主题;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

  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着力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避免财政金融风险相互传递;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金融 监管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