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行情 /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如何利用泡沫赚钱

如何利用泡沫赚钱

2017-05-06 19:23  来源:中金在线 作者:仙灵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金在线

在投资中,有一类机会最令投资者神往,就是泡沫。在泡沫中,生铁作黄金、瓦砾比珠玉,大家都能赚到平时赚不到的钱、过上平时不敢想的日子。于是,许多投资者也就对预测泡沫乐此不疲。

  殊不知,以上这个故事只对了半截:赚泡沫的钱是件好事,但预测泡沫的发生却是极其不靠谱的事。即使对于历史上有名的泡沫投资大师们来说,他们虽然赚到泡沫的钱,靠的却不是预测泡沫,而是判断泡沫。

  就以时下最热门的泡沫预测“中国版漂亮50”来说,投资者看到一些优质蓝筹股上涨,联想到几十年前美国曾经有一次大的蓝筹股泡沫“漂亮50泡沫”,因此就开始憧憬中国市场也能来一次“漂亮50泡沫”,把被大家遗忘已久的蓝筹股估值打到天上。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美国股票市场存在数百年,蓝筹股常常执市场牛耳,但为什么只有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那么一次“漂亮50泡沫”?

  有人也许会说当时不一样,市场特殊,很多当时的特质和现在A股一样。笔者姑且不论这些特质到底是什么,但是,如果按“当时美国市场的泡沫特质和现在A股一样”这个逻辑,我们就需要正确预测两个泡沫:上世纪70年代的美股和当前的A股。如此我们才能说,A股未来的泡沫和当年美股一样。

  问题是,在实际交易中,我们看到多少人能正确预测哪怕一个泡沫?从2000年到现在的内地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巨大的牛市,有多少人在刚开始就预测到了?内地创业板在2002年底开始了一个大牛市(最后以150倍泡沫收场),可是有几家基金在之后的净值表现跑赢、或者哪怕跑平创业板指数呢?预测一个泡沫尚且如此之难,预测两个泡沫得有多难呢?

  这里,我们就归结到一个问题,市场为什么会有泡沫?很多人认为,既然市场的基本面是可以预测的,那么泡沫自然也可以。问题是,基本面和泡沫,这两者并不是一个东西。

  基本面的发展,是有许多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乃至人文、历史、政治、社会规律所导致的。它说白了就是利益之平衡、人心之所向,因而是有章可寻的。在特定的情况下,价值推理导向某一个结果,是大概率的事件,由此也就可以被聪明的投资者,在一开始就给出概率较大的预测。

  但是,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市场的非理性导致的。它的构成中包括了情绪波动、从众影响、狂热、和事实不相符的错乱判断、信号的无端放大与扭曲,等等。

  因此,尽管泡沫也有一定的出现规律(在新兴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市场更容易出现),但是它们导向狂热泡沫的路径,却是极其不稳定的(想象一下预测一个醉汉的行走轨迹是多么难以预测),要从一开始就预测泡沫的发展路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那么,那些以投机泡沫出名的大师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并不预测“未来几年会有一个泡沫”,而是一直跟随泡沫,在泡沫演绎到概率极大的时候,上重注、甚至放大多倍杠杆,对则赚钱则撤,错则试错则撤,从不久留,因为他们深知泡沫的不可预测原理。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乔治·索罗斯。在他对泡沫的投机之战中(不论是压注股市的传统资产泡沫,还是压注实体经济泡沫的外汇投机),几乎从来都是多番试错、快进快出、从不恋战。而看他对市场的判断分析,也常常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运动速度较快的资产价格、而非实体经济的分析尤其如此。

  所以,对于当前A股的“漂亮50泡沫热”,笔者以为投资者需要清醒认识。A股发生“漂亮50泡沫”的概率虽然不能说不存在(考虑到A股狂热的投资情绪和充裕的流动性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果说“当前A股和上世纪70年代美股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一定会发生一个泡沫”,那么显然是欠考虑的。

  不信,看看A股历史上发生过多少在当时大家都以为“必然会发生的”泡沫,而最后又有多少泡沫是实际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我们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