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贸易战背后:为什么从美国进口小麦玉米?

贸易战背后:为什么从美国进口小麦玉米?

2018-04-13 08:26  来源:吴晓波频道 作者:巴九灵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吴晓波频道

你听没听过这样一句话:

“种菜是中国人的民族天赋”

近在自家阳台、小区空地种菜

远在青藏高原、宁夏沙漠种菜

南沙造岛、非洲维和同时种菜

南极科考、探索太空不忘种菜

没有土,没有阳光,都没关系

我们总有办法把全世界打造成菜园子

种菜的民族你威武雄壮

从前小巴始终这么相信着,直到

我看了一篇关于荷兰农业的文章

和一些中美农业数据的对比

才不得不承认

种菜的民族,你的农业有点菜

一、荷兰的故事

荷兰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第一是美国

第三是德国

第四是巴西

中国排第五

这一排名的背后

荷兰耕地面积是中国的0.86%

农业就业人口是中国的0.14%

这么说吧,都不及一个宁夏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

而且,荷兰并不是农业国家

农业就业人口只占总就业人口的2.2%(中国是17.5%)

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1.78%(中国是8.56%)

是的,我们要聊的是一个效率问题

《国家地理》介绍荷兰农业时

以番茄种植业作为主要案例

这个案例格外好

因为tmd我国是作为反面典型出现的


中国番茄产量世界第一

因为我们用了10万公顷

——世界第一的耕种面积来种番茄

每公顷产出58吨

荷兰的番茄产量并不算高

因为他们只用了1780公顷来种番茄

可是每公顷产出557吨……

中国的近10倍,世界第一

除了用地,荷兰每生产一磅番茄

仅用水1.1加仑(≈9.2升水/公斤番茄)

而中国嘛……生产一磅番茄用水34加仑

(≈283.7升水/公斤番茄)

尤为可叹的是

荷兰境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中国的2.5倍

他们不缺水,却比我们更节水

《国家地理》称这是

Doing more with less(用更少,做更多)

如果真要评一个种菜民族的话

我想荷兰人才是当之无愧

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技术细节不讲了,来看几张照片

人家的温室集群是这样的:

近景:

内部:

简直像在看科幻片……

而此时的中国

居然还有人自豪于

“一个空瓶子剖开我们就能种菜”

太小农了,这种想法太小农了

要改,要学

二、中国的故事

最近中美打贸易战

中国商务部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

清单里出现了小麦、玉米、大豆的身影

为什么中国要从美国进口这些?

难道我们自产的粮食不是更物美价廉吗?

是不是物美我不确定

但价廉这件事

小巴算了算账

结果是很让人意外和沮丧的

2016年

中国每生产一吨小麦,成本是375美元

美国每生产一吨小麦,成本是224美元

中国每生产一吨玉米,成本是334美元

美国每生产一吨玉米,成本是142美元

中美的生产成本差在哪里呢

我们把成本拆开来看: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资料汇编、美国农业部

如你所见,生产资料和地租很相近

主要差在劳动力成本上

生产一吨小麦

中国所需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10倍

生产一吨玉米

中国所需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20倍

注意,世界三大小麦主产国是中印美

世界三大玉米主产国是美中巴

我们上面还是和美国比劳动力成本

若是跟印度、巴西比,悬殊更甚

和我们的常识不符是不是?

中国农民,用工成本不应该很低吗?

的确,中国农民的年收入

大约是美国农民的1/10

但最终每吨粮食的人力成本差出数量级

说明一件事: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产出

与美国相差几十倍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就是三个字:机械化

三、中国各省的故事

谈到机械化,就会有人提到地形:

中国的耕地面积比美国少

耕地地形比美国复杂

所以农业机械难以推广

这个天然缺陷我们承认

然而,地形绝非主要原因

对比河北、河南、山东与黑龙江就能发现

同样是平原较多的省份

前三省的每亩用工数量远高于黑龙江

因为黑龙江是中国大规模机械化农场

占有耕地比例最高的省份

而河北、河南、山东

则是中国农业人口最多的一些省份

现代农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太多的农业人口反而会使地权分散

人均两三亩地

难以推广大规模机械化

或是其他现代农业生产

所以说,如何发展中国农业呢?

答曰:发展城市

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城市化

将大量的农民变成工人

之后才能谈如何铺开机械 

这背后还有许多制度问题、利益问题

但归根结底你要明白

中国农业的未来

并不需要那么多中国农民


在撰写本文之时,小巴看到了许多照片

照片里农民伯伯捧着粮食,脸上充满喜悦

这份对土地的特殊热爱

大概是我们自称“种菜民族”的原因

但与此同时,我又想起了那些悯农的诗

或是春种一粒粟,或是锄禾日当午

这些延续千年的思维与习惯,未必值得自豪

(记得吗?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分散+自给自足)

能与时俱进的,才是真正的种菜民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