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行情 /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 多举措应对“闪崩”,小市值易“受伤”

多举措应对“闪崩”,小市值易“受伤”

2017-08-24 09: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4月以来,沪深两市就发生了67次股价“闪崩”事件,宜宾纸业更是经历6次“闪崩”。“闪崩”个股不乏三聚环保、方大炭素这样的新老明星股,甚至连温氏股份这样的“巨无霸”也未能幸免,而绝大多数“闪崩”个股多为“小票”,流通市值小的次新股更是成为“闪崩”重灾区。

  业内人士指出,“闪崩”频繁上演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变化:一方面,随着IPO常态化,新股大量上市,且由于大部分股份处于限售期,导致流通市值低;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资金热衷白马股,小市值股票成批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游资炒作大行其道,很多“闪崩”个股也呈现出明显的“庄股”特征。另外,业绩变脸、黑天鹅事件也是个股“闪崩”的重要原因。

  多举措应对“闪崩”

  “‘闪崩’频繁发生,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出了新挑战。”上述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应对这种“新常态”和新挑战,今年以来,一方面,证监会加大了对市场操纵的打击力度,特别是游资对于次新股的恶意炒作;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停牌澄清、大股东与董监高增持等手段,来对冲“闪崩”对公司股价的持续影响。对于被“错杀”的个股,投资机构也通过增持来稳定市场信心。

  4月14日,证监会通报称,今年以来,一些新上市股票连续上涨且短期涨幅较大,价量呈现明显异常,聚积了较大风险。市场监控发现,多组高度可疑的关联账户交替炒作、合力拉抬,已经涉嫌操纵市场。稽查部门坚决查处次新股交易中的各类违法不当行为,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理性回归,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在炒作次新股的特点上,一是恶意利用“次新股”概念和股票盘面小、市盈率低的特点,通过多个账户集中快速拉抬股价,引诱市场跟风,引发个股价格暴涨暴跌;二是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显的账户,利用短期资金优势,通过盘中拉抬、封涨停、对倒等多种欺诈手法,在短时间内轮番炒作多只股票,“团伙化”特征明显。

  8月4日,证监会还通报了纠集违法团伙、筹集巨量资金、使用大量账户轮番炒作“次新股”的案例。例如,今年2月至3月期间,某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组建、控制一个分工明确的操盘团队,通过多个资金中介筹集数十亿资金,利用300多个证券账户,采用频繁对倒成交、盘中拉抬股价、快速封涨停等异常交易手法,连续炒作多只次新股,涉嫌操纵市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历无端“闪崩”后,发布澄清公告是常规手段。以华体科技为例,8月8日公司股价“闪崩”后,8月9日再次跌停,当日晚间,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经公司自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重要信息,并且公司生产经营地在成都市双流区,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未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重要股东和董监高增持是直接对冲手段。以康得新为例。7月25日股价“闪崩”后,公司控股股东康得集团第一时间抛出了不少于5亿元的增持计划,并于7月27日率先买入8871.35万元。同时,二股东“中植系”旗下的中泰创赢也于7月27日跟进买入232.03万股公司股票,并宣布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不超过10%的公司股份,力挺康得新股价。

  小市值易“受伤”

  “我们也关注到了今天跌停的情况,公司本身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业务和经营方面都很正常,项目正常推进。同时,也没有任何负面报道出现。我们对跌停的情况也感到挺诧异。”7月10日,在经历股价“闪崩”后,神雾环保证代陈坤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如陈坤所言,“闪崩”原因非常复杂,大多数股票都是在基本面无显著变化,消息面也无明显利空的情况下突然股价跳水,不但令投资者大惑不解,也让上市公司一头雾水。

  “为什么很多股票毫无理由就‘闪崩’,今年如此频繁?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IPO进入常态化,新股大量上市,绝大部分股份又处于限售期,流通盘非常小;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出现巨变,导致小市值股票成批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游资炒作乃至股价操纵大行其道,很多股票也呈现显著的‘庄股’特征。”北京一大型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次新股成为“闪崩”重灾区并非偶然。以8月8日出现“闪崩”的次新股华体科技为例,公司总市值只有26.39亿元,流通市值只有6.6亿元,对于游资而言,“坐庄”这样的股票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从8月8日龙虎榜来看,卖出华体科技金额最大的席位是中信证券慈溪慈甬路营业部,卖出金额为2465.29万元,占比达23.07%。

  除流通盘小的次新股,小市值股票也是游资最爱。以年内出现6次“闪崩”的宜宾纸业为例,公司股票全流通,但市值只有28.42亿元,公司被游资控盘的迹象明显。据相关媒体报道,4月17日至6月21日,该“庄家”仅利用4000多万元的抛单就能将该股连续砸跌停;5月3日至6月15日,日均成交额基本都在4000万元以下。

  有些“闪崩”仍然有迹可循,业绩“变脸”是一大诱因。以贝因美为例,7月11日贝因美股价“闪崩”,公司随后停牌。就在市场大惑不解之际,7月14日晚间,贝因美将上半年业绩预告向下修正为亏损3.5亿元至3.8亿元。而在4月27日晚间发布的一季报中,贝因美却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2000万元至5000万元,扭亏为盈。同时,媒体质疑也为股价“闪崩”埋下伏笔,特别是经常因为关联交易等问题受到媒体质疑的环保股。

  “闪崩”频上演

  8月21日,正元智慧盘中突然“闪崩”,股价迅速跳水,并一度被砸至跌停。这种惊心动魄的剧情今年以来已经数度上演。特别是4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就发生多达67次股价“闪崩”事件。很多股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大幅“跳水”,有些股票盘中实现“V”型反转,更多则被巨单直接砸停,这种令市场胆战心惊的“闪崩”剧情令人难忘。

  很多上市公司也多次经历股价“闪崩”。其中,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分别在7月10日和7月14日两次经历股价“闪崩”;龙溪股份在4月11日和5月2日两次经历“闪崩”;朗迪集团在4月17日和5月23日两次经历“闪崩”;皖天然气分别在5月22日和6月1日两次经历“闪崩”……其中,宜宾纸业自4月份以来更是在4月17日、7月17日、8月2日、8月9日、8月15日和8月17日6个交易日经历多达6次股价“闪崩”事件。以8月15日为例,当日开盘不久,宜宾纸业便股价跳水,而“砸盘”的卖单只有区区2200手左右,成交总金额也只有700多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次新股成为今年“闪崩”重灾区,闪崩次数多达20次。在今年出现“闪崩”的个股中,泰嘉股份、杭州园林、英联股份、哈森股份、华体科技、中泰化学、理工光科、和科达等均属次新股。以杭州园林为例,今年8月7日,杭州园林在消息面上并无明显利空的情况下,早盘小幅高开后震荡走低,随后股价突然剧烈跳水,封死跌停板。

  “闪崩”个股具有小市值股票的特征。在今年4月以来的“闪崩”个股中,有半数来自中小创,经历“闪崩”的上市公司市值也普遍在50亿元以下,其中,市值最小的正虹科技只有23亿元市值,毅昌股份市值只有27亿元,宜宾纸业市值只有28亿元。

  经历股价“闪崩”的不乏三聚环保这样的老牌明星股。7月14日收盘后,三聚环保披露的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2.08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50.21%至55.43%。但就在当天,三聚环保开盘不久便大幅跳水,以大跌8.67%收盘。一边是业绩靓丽,另一边是股价“闪崩”,这样的“冰火两重天”让市场费解。

  8月16日开盘后不久,方大炭素便跳水跌停,而前一个交易日,方大炭素大涨9.40%。纵观方大碳素近期走势,6月下旬以来方大炭素一路上涨,两个月内涨幅一度超过200%。随着股价站上历史高位,稍微的风吹草动便容易让股价“闪崩”。

  即使像温氏股份这样的行业“巨无霸”,同样未能幸免。7月13日,温氏股份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盈利16亿元至19亿元,同比下滑超七成。面对业绩“变脸”,温氏股份7月14日开盘便大幅下跌7.52%,收盘下跌8.14%,市值一天内蒸发92.4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新闻报道 鹿晗 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