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养猪大王去年赔光10年利润

养猪大王去年赔光10年利润

2022-02-11 08:58  来源:财经365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养猪业已经从“造富游戏”,堕入低谷。

  在生猪养猪站上风口时,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四川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家族都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千亿首富,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也迎来了股价暴涨。就连万科、网易等企业,也纷纷加入了“养猪军团”。

  但现在,在这波猪周期之中,养猪巨头们“闷声大发财”的好日子也过去了。虎年刚开局,”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就在2月7日和8日连收两个开盘跌停,公司不得不紧急发布异常波动公告,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

  在此之前,正邦科技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让市场大跌眼镜。根据公告,公司在2021年预计净亏损182亿元至197亿元。而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来,归属净利润合计超过98亿元,这也意味着,正邦科技十多年的盈利,现在被一朝“败光”。

  2021年,“二师兄”身价大跌,行业堕入低谷。据统计,13家上市猪企在2021年预计亏损合计为418亿-452亿元。而正邦科技,成为其中亏损最高的一家。

 -01-

  “最惨”的养猪大户

  1月28日晚间,正邦科技披露了其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亏损182亿元至19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416.84%至442.96%。

  其中,正邦科技在去年前三季度亏损76亿元,预计第四季度亏损106亿元至121亿元。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的净资产也只有147亿元。

  对于巨额亏损的原因,正邦科技主要给出了两点解释。

  其一是,2021年猪价的大幅下滑,影响了公司利润。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生猪1492.67万头,单头销售均价为16.60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6.10元/公斤,每卖一头猪收入下降1653元。虽然销量同比提升了56.14%,但和生猪价格下滑影响叠加,卖得越多、亏得越大,因此影响利润88.73亿元。因猪周期影响,2021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合计存货跌价计提约12亿元。

  其次,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期间(2019年至2020年),公司通过外购高价母猪进行快速扩张。但2021年公司进行战略转型,处置了前期高价外购的低效母猪,同时进一步优化种群,合计淘汰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约220万头,亏损62亿元-68亿元。此外,租赁场预付租金、清退补偿、物料等损失合计约15亿元,计提15亿元。

  但是,这两点原因,显然不能说服正邦科技的投资者们。

  有投资者向公司发出质疑称:同样都是处于行业困难期,为什么正邦科技的亏损金额,要远超同行业其他公司?

  在去年第四季度,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三家公司的预计最高亏损额分别为22亿元、41亿元和32亿元,与它们相比,正邦科技最高预亏达121亿元,已经超过这三家公司亏损额的总和。

  正邦科技解释称,这是由于公司的产业单一,利润主要为生猪养殖业务所贡献,因此相比其他的业务多元化公司,受猪周期影响更大。

  像温氏股份,除了养猪之外,也是“养鸡大户”,在2021上半年,公司在养鸡上的收入为128.65亿元,养猪收入为131.25亿元。

  但是,另一家猪企牧原股份也一直是专注于生猪的养殖销售,正邦科技的解释仍然难以令投资者们信服。经历了前两个交易日的跌停后,在2月9日,正邦科技股价继续下跌0.42%元至7.14元,与2020年8月的市值高点620亿元相比,市值蒸发400亿元。

  正邦科技表示,公司目前由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不仅处置了前期高价外购的低效母猪,同时,为提升母猪效能、优化资源、降低成本、保证资金安全,对种群进行进一步优化。不少投资者却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猪价低时杀猪保命,待猪价上涨时,公司或将无猪可卖。”

 -02-

  资金链紧张?

  此外还有一个投资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正邦科技的资金状况。

  投资者们在平台上反复提问“公司如何应对巨额亏损,账面现金是否充足”,对此,正邦科技回应称,目前公司整体资金情况良好,同时也会在保证自身现金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经营计划及发展节奏。

  但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达到75.23%。同期内,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为64.83%,温氏股份为61.67%,牧原股份为57.77%。相比之下,正邦科技比自己的竞争对手们普遍高出了10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9月底,在正邦科技447.89亿元的总负债中,有息负债高达223.19亿元,占一半比重;并且有息债务主要集中在未来1年内到期,这也意味着公司将面临较高的集中偿债压力。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自2019年以来,正邦集团就通过频繁质押股权和定增等手段募集资金、偿还银行债务,以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目前正邦科技有多笔股权质押已达到平仓线。根据东方财富数据统计,有16笔质押达到平仓线,25笔质押达到预警线。

  1月中旬,网络上流出一组疑似正邦科技内部会议的图片,其中称,临近过年,为了在年前支付工程结算款,借助员工名义(办理养殖贷)可以快速获取现金付款给供应商,为此公司允诺向参与的员工提供现金奖励,最高者可获1.5万元奖励,且作为晋升重要参考指标,约定9个月内偿还。

  随后,正邦科技回应称,网传的“养殖贷”消息与事实不符。同时,在回应中,公司介绍了自己将生猪养殖模式升级迭代后的成果——“公司+育肥场+结算”模式。

  目前,猪企采取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虽然难以快速扩张,但企业实现统一的规模化管理,成本可控、质量稳定,从而增加公司的抗风险力。

  另外一种则是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经营模式,即由公司出资金和技术,雇佣农户养猪,资金占用较少,可快速复制,但这种模式模式整体效率不高,毛利率较低,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一旦遭遇突发事件,风险也相对较大。

  正邦科技之前采用的也是“公司+农户”模式,而升级后的“公司+育肥场+结算”模式,指的是公司将自建养殖场提供给农场主使用,由公司收取相关费用,并提供猪苗、饲料、兽药等。在饲养过程中,公司按照栏舍规模向农场主收取保证金,而保证金则主要来源于农场主向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

  正邦科技解释称,新模式更有利于公司进行资源调配把控,进行集中化管理,也有利于公司生产运营管理、成本改善和养殖效率提升。但是,这种绑定了农户的资金链模式,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也有投资者担心,一旦新模式的实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加上公司长期负债较高,公司的现金流周转是否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但日前,正邦科技也迎来了江西国资的出手相助。公司宣布,在1月30日,已与江西省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不低于100亿合作协议,后者将利用自身供应链和资金优势给正邦科技提供代采服务,目前江西铁路航空投资子公司已为公司代采约8000万元的饲料。

  但在雪球等平台上,有投资者仍然半调侃地表示:“这是连买饲料的钱都没了吗?”

  也有投资者仍然态度并不乐观地认为,这“充分说明了正邦科技已经没有大的资金采购大宗粮食,是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充其量只是延缓公司财务进一步恶化的时间而已”。

  -03-

  猪企“集体血亏”

  事实上,没有几家养猪企业能轻松度过这波“猪周期”。

  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永东曾在2021年这样形容行业状况:“大多数猪企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较大,有些企业甚至在9个月内赔掉了过去10年的利润。”

  央视在一次探访报道中发现,不仅是不少养猪散户在清栏出场,连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出现了违约烂尾情况。报道中,有入行近十年的养殖户称,现在生猪的销售价比饲养成本还要低,因此不得不提前退场,在原本的猪舍中养起了鸭子。

  “大户”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温氏股份在2021年全年预亏130亿元-138亿元,新希望预亏86亿元-96亿元。此外,包括天邦股份、新五丰、罗牛山、唐人神、天康生物等以养猪为主业的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都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13家上市猪企在2021年预计总亏损为418亿-452亿元。其中利润为正值的只有两家。除了自2020年8月起转行养牛、神奇地避过了猪周期的鹏都农牧外,只有“猪茅”牧原股份预计2021年全年归属净利润为65亿-80亿元,但预计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超过七成。

  但《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即使最“能扛”如牧原股份,在2021年,也屡屡陷入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去年3月,网络大V“天地侠影”在雪球上发布《牧原会是惊雷吗?》一文,对牧原的固定资产、关联交易和少数股东权益提出疑问。去年11月,一位头部券商的分析师在聊天群里“爆料”称其“财务造假”,牧原股份不得不出面辟谣,并对其行为进行谴责。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截至2021年11月30日持续逾期名单》,牧原股份旗下共31家企业作为承兑人在列。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从2019年底起,国内猪肉价格飙升,但进入2021年后,猪肉价格又开始逐渐回落。从2021年1月下旬开始,国内猪肉价格连续回落,最低一度跌到11元/公斤以下,创下自2018年6月以来的价格新低。

  目前这波猪周期已经进入下半场,但猪企们对“短期扭亏”,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温氏股份表示,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春节过后一般是猪肉消费的淡季,不排除出现猪价持续下探的可能性。乐观估计,2022年下半年后,猪价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但若悲观估计,则可能需到2023年才能开启下一轮周期。

  温氏股份还披露,2021年公司销售肉猪1321.74万头,分摊到每头猪上的亏损额在1000元左右。而在未来,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外购部分猪苗育肥、持续推进种猪优化等原因,养猪成本可能还将被推高。

  牧原股份也表示,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此外,动物疫病是畜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2018年8月份以来爆发的非洲猪瘟,都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春节前后,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仍处低位。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发布消息称,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建议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并在2月再次表示,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将视情况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中国银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再次进入深度亏损状态,亏损加剧或将进一步带动行业去产能,能繁母猪累计降幅会逐步提高。银河证券也提醒投资者,本轮猪周期中,养殖企业所面对的养殖成本大幅上升,生猪养殖进入深度亏损模式。

  养猪大佬们曾经有过“暴富”的风光时刻。正邦科技从2007年上市至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总额达到近100亿元。

  比正邦科技晚了八年上市的温氏股份,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初就因为造富能力惊人,创造了48个亿万富翁而引起外界关注。2018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突破2000万头,冲上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20年,牧原股份凭借1811.5万头的生猪出栏量成为新任“猪王”,在福布斯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内地富豪榜”上,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以1616亿元财富,位列第12位。

  但市场无情,昔日一众养猪企业巨头们也不得不面对巨亏的局面。2019年,昔日的“猪肉神股”雏鹰农牧饿死200万头猪、最终走到退市的经历仿佛还历历在目。在这一轮猪周期“见底”之前,行业中还会有企业退场吗?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