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尴尬的智能耳机,怎么“逆风翻盘”

尴尬的智能耳机,怎么“逆风翻盘”

2018-09-28 15:52  来源:互联网IT潮流全视角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互联网IT潮流全视角

近几年,智能硬件受到了诸多资本的青睐,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产品层出不穷。耳机作为当前使用量最大且使用时间最长的外设硬件之一,也受到了许多厂商的关注。

陷入尴尬境地的智能耳机,如何“逆风翻盘”

随着语音交互的全场景布局,智能耳机在“On-The-Go”的移动场景下比智能音箱更有优势,不仅如此,智能耳机还可能承接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有数据显示,整个智能耳机行业在2020年将可能成为一个超过400亿美元的市场。显然,智能耳机已经成为下一个智能硬件的风口。

陷入尴尬境地的智能耳机,如何“逆风翻盘”

图表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然而,在产品落地的过程中,智能耳机在终端消费市场的反响却不太乐观。索尼在16年发布的智能耳机Xperia ear在Engadget上的产品评分仅为59分,讯飞在17年推出的智能耳机莫比斯在销售上也遭遇了大冷门,截止到目前,行业内能让消费者真正认可的产品屈指可数。

智能耳机为何没能乘起智能硬件的春风?在未来,智能耳机又会走向何方?手机配件的智能化还有希望吗?

智能耳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AI热潮中,已经有许多公司瞄准了智能耳机这一赛道,这些公司包括传统的老牌耳机厂商、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还有人工智能新兴公司,以及一些运动品牌公司。去年,谷歌、三星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无线耳机,前者主打语音翻译,后者主打运动健康的语音交互;今年,AI新兴公司出门问问也推出了智能耳机TicPods Free;苹果也曾表示将会发布内置语音唤醒Siri的新款AirPods。

然而,从语音交互的实现方式、语音识别技术等维度来判断耳机的智能化程度,我们发现,市面上大多数智能耳机连语音唤醒都难以做到,所谓的“智能耳机”现在可能只是一种空谈。理由有三:

1.不独立,不成活

首先,耳机仍属于手机的配件,其核心还是连接手机,本身的智能化对用户而言并无意义,尽管耳机的市场很大,但高音质仍旧是耳机消费者的首选要义。相较于智能音箱能够脱离手机成为独立的AI设备,纵观国内的在售产品,大多数智能耳机的语音交互实现方式都需要搭配手机和APP。

这种连接属性也意味着智能耳机难以走上智能音箱的捷径。虽然Vinci在 2015年就推出了独立于手机、具备语音交互的智能头机,但当时的整体行业不成熟,市场需求也并不明显,该产品的反响也是平平。所以,智能耳机没有成功,在于厂商们没有跳出耳机本身,只有逃离了智能手机的强辐射,AI在耳机上的价值才会浮现。

陷入尴尬境地的智能耳机,如何“逆风翻盘”

图片来源:捷孚凯《2018年中国智能耳机市场分析》

2.重技术,轻体验

谈起智能耳机的智能技术,许多厂商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即过分强调耳机搭载语音技术。然而,语音技术发展的这几年,既没能为音箱带来美好的现在,也不可能重新定义耳机的未来。AI时代的新产品,要从产品本身去定义设计,而不是高举AI技术,哗众取宠。

对于智能耳机的使用体验,一些人反映,长期带耳机,尤其是头箍式耳机会对耳朵造成压迫。于是,针对耳机佩戴舒适度、耳机脱落等问题,厂商们需要从产品设计上结合骨传导技术来解决,除此之外,还有耳机的续航和网络连接问题。

3.有产品,无品牌

市面上的产品层出不穷,但尴尬的是真正的智能品牌却少之又少。即便是索尼,也是因为更强的降噪技术才为人所知,但作为“智能耳机”,目前行业内还没有更大知名度的品牌。亚马逊的Alex引领了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的潮流,众多厂商跟风而起,同理,智能耳机这个行业也需要品牌或者是巨头玩家的引领。

苹果在2016年随iPhone 7一起推出AirPods就以千万销售成为了耳机中的爆款。今年的苹果发布会上,我们也发现,苹果赋予了AirPods更多语音交互的使命,而如果苹果从芯片、协议、操作系统、设备、用户体验设计方面对这款耳机做一个完美的整合,那在智能耳机方面,苹果未必不会成为第一个享誉全球的智能耳机品牌。

内容营销,智能耳机的转型关键

智能耳机的未来盈利模式不能再依赖单品。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场景营销几乎是每个成功产品的王牌,如今,在智能耳机和智能音箱功能大幅重叠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去做耳机的场景营销,才是智能耳机的转型之道。

目前来看,许多耳机都选择了“智能耳机+运动”这一模式,载入了心率监测等功能,然而,运动场景的有效期是比较短的,因为智能手表这一独立产品的出现,会挤压耳机的市场。在移动场景和可穿戴设备上,智能手表的使用会更加高频。那么,除了运动场景外,智能耳机还能在哪些地方发挥用处?

许多人不用扩音而用耳机,原因在于耳机私密性、附属性更强,所以,智能耳机的场景营销应该注重的是个人的近场和私密交互。从这个角度来看,睡眠场景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据近日蜻蜓FM和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睡前音频收听场景报告》显示,完全没有睡眠问题的人仅有22%,而24%的网民都选择在23:00后入睡。其中睡不着的原因有“难以放下手机”、“熬夜成习惯”等。

而在这些失眠人群中,存在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选择戴上耳机,或是听着郭德纲,或是靠asmr来治疗失眠,《睡前音频收听场景报告》显示,有61%的网民都选择收听音乐或收听音频节目或音频直播来改善睡眠。

这些难以入睡的、戴着耳机的可支配时间,带来了智能耳机市场的契机。这里给厂商们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睡眠辅助这一场景,更在于智能耳机结合方式的革新,即智能耳机抢占内容赛道,与内容平台达成合作,或自主创作内容,以“软”内容带动“硬”耳机,打造智能耳机的陪伴性。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智能耳机+内容将更为注重垂直化,而针对不同群体的细分内容市场也将成为一种主流,体感技术、边缘计算、5G相关技术的成熟也将进一步为智能耳机赋能。

手机配件的寒冬时期

一种新的技术产品面世后,大致会出现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属于萌芽期,产品刚刚面世,还没有接受更多考验,比如现阶段的机器人、智能音箱和智能耳机;

第二个阶段是兴奋期,市场对其充满高度期待,资本比较活跃,比如现阶段的智能手表和无人机;

第三个阶段则是低谷期,大众对其期望太高,但产品无法应对现实的挑战,这里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产品在这一阶段就会销声匿迹;

第四个阶段是腾飞期,即一项创新技术被采用,刺激了新一轮市场的增长,这里绝佳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的普及;

第五个阶段则是稳定期,产品在经过市场增长后,最终形成了稳定市场,伴随新技术会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改造,比如电视机、空调等。

智能手机显然已经步入了稳定的阶段,但不得不说,手机的配件们却还在“苦苦求生”——智能音箱虽然脱离了手机而成为颠覆性的硬件产品,但各种问题的存在让其在萌芽期迟迟无法动弹,而智能耳机则是一株更为幼小的萌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事实上,在智能手机的性能过剩后,硬件外设智能化就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不管是智能耳机还是智能音箱,都需要跳出其本身,回到AI产品的全局视角,将智能科技创新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当然,这创新是破坏式、颠覆式的创新。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新闻报道 鹿晗 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