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 课堂 / 热点 视频 / 战略 > 股票行情|港股、A股、美债下半年怎么看?

股票行情|港股、A股、美债下半年怎么看?

2023-06-29 05:53  来源:格隆汇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格隆汇

Q3末期临近Q4是关键的需要研判的时期

伴随疫情影响的消退,2023年的中国经济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迎来新气象、取得新成效,而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推行,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针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和走势,2023年6月16日,格隆汇举办的“2023年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中的宏观经济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邀请到创金合信首席宏观分析师罗水星、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郑后成,四位宏观首席大咖围绕最新经济形势进行了热烈讨论。

Q3末期临近Q4是关键的需要研判的时期

01

2023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走势如何?

主持人(罗水星):欧美处在一个加息缩表的周期里面,但是像美股、德国股市、法国股市表现都还不错,这种背离和分化应该如何理解?

郑后成:从分子端来看,美国经济呈现出非常强的韧性。一方面,就美联储长期跟踪的经济指标来看,美国CPI达到4.0%,处于相对高位,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为3.7%,处于相对低位。

另一方面,ISM制造业PMI与Markit制造业PMI均跌到荣枯线下,但ISM非制造PMI与Markit服务业PMI均位于荣枯线上。非制造业PMI与服务业PMI对美股形成了较强的支撑。

从风险偏好来看,从历史上看,美股每一次回调都是“上车”的机会,形成非常强的上涨预期,提升美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此外,美国的货币政策也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美联储加息和降息的趋势与时间。因此,当前美股走势包含了“降息预期”。

A股方面,从分子端以及风险偏好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开局良好、稳中有进,但遇到了阶段性压力。板块方面,站在2022年年底,我们展望2023上半年,彼时看多黄金、教育、科技等三大板块。

2023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走势如何?

主持人(罗水星):中美货币政策和中美利差,下半年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收敛?这种收敛,对于港、A股方面会有怎样的影响?

解运亮:从2022年4、5月开始,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其中中美的货币政策也是分化的。对于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中美央行货币政策背后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另一个就是基本面不一样。

美国其实是一个数据依赖的货币政策的思路,且每次例会都会强调这一点。而中国央行,过去几年一直强调跨周期调解。

这种思路不同,就导致美联储的政策的变化是大起大落的。因此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联储的利率骤降到0。当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就开启了史诗级的加息,因此出现大起大落的基准利率变化。

而中国央行,坚持跨周期的理念,所以动作力度比较小,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降息的力度也较小,以至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复苏后,中国央行没有加过息。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韧性超出市场的预期,背后的原因比如通胀强、就业强、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大。但除了这些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的人口增长。

美国16岁以上的人口增速在2022年开始提升,今年上升到1.1%以上。即便美国的资本、技术进步都是0增长的,但仅靠人口的增长就能为它的GDP贡献1.1%。此外,拜登上任后重新放宽移民政策,动力供给和需求改善,人口红利推高了美国经济的韧性,但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也会上升,降息也是水到渠成的。最早今年底,最晚明年初,美联储可能就会降息周期。那个时候中美利差的倒挂,就会逐渐回归正常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今年下半年市场就有可能提前交易美联储降息。这个对于A股、港股等资产,都是非常大的利好。

2023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走势如何?2

主持人(罗水星):现在外资机构怎么看待中国资产?对于我们的资产偏好,在过去一段时间有没有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芦哲:年初能明显感觉到,比如桥水大举加仓新兴市场的ETF基金,外资看多中国经济的表现。但现在预期和现实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美股、日股的涨幅高于中国市场的表现。

中国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结构性行情至少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赚钱是相对较差的,外资在在新兴市场的收益,确实不如在发达经济体上的收益情况。现在外资也在做关键时点的博弈和决策,确实上半年的表现相对较弱,但同时IMF上调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逻辑是货币、财政、地产等政策方面的调整。

随着美联储加息告一段落,而下半年美国通胀水平在3%位置很难再进一步下行,我们到底是会180度转向稳增长,强力的放松地产政策,还是渐进渐进式的微调?如果是渐进式,市场不会立刻转向大牛市,需要一定时间转化。

所以,方向上来看,后续会有更多宏观政策的呵护,而Q3末期临近Q4是关键的需要研判的时期。

2023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走势如何?3

主持人(罗水星):欧美商业银行的冲击是不是结束了?接下来像美国商业地产的冲击会不会再次爆发或扩大,影响美国经济的软着陆?

芦哲:2023年上半年,对于美国最大的风险,就是美国商业银行引发的短期银行业危机,包括传导到欧洲市场引发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市场也是比较恐慌的。

至少在初期的解决办法,美联储给予了临时性的扩表,给了流动性上的支持,美国监管部门,也协调大银行对小银行进行救助。

这次危机没有对市场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冲击,反而让美联储减缓了加息步伐,降低加息顶点。从流动性上讲,是有一定的正面的作用。但关于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业的危机是否彻底结束,核心上是小银行缺少贷款。当现在政策利率达到目前的水平时,从居民端和企业端获得贷款的能力,本质上是发生了变化。同时,政策利率和货币利率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会比存款的收益情况和安全情况都要好。因此在基准利率没有下浮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危机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银行业的危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地产问题,后续一定会面临冲击。但一个黑天鹅变成灰犀牛的时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从长期来看,事情将如何处理,更多的并不是要靠美联储解决,大的货币政策,还是跟美国自身的经济周期和通胀水平有关。

主持人(罗水星):政府部门应该怎么样去做一些加杠杆的行为,或者说刺激经济的行为?

解运亮:从今年一季度来看,加杠杆的主体是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6.1%。因为居民部门有去杠杆的压力,杠杆率基本上没有变化。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一季度上升1.1%,主要是地方政府加杠杆。

但通过刺激发放的信贷扩张,并不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反而出现了资金空转,所以金融机构的存贷差今年一季度创了新高。这种情况下,企业部门加杠杆的效果并不好。逻辑上讲,应该是政府来加杠杆,尤其是中央政府。

今年两会定了今年赤字目标按3%来并不高,中央加杠杆可以考虑特别国债,可以不经过全国人大授权,通过人大常委会就可以发,特别国债不记入赤字且对收益率有要求,所以不适合长期。另外,1998年-2004年,连续发了多年的长期建设国债,这种是可以持续的中央加杠杆的工具。而政策性金融工具不属于中央加杠杆。所以,我们认为中央加杠杆的话,短期可发行特别国债,中长期可以考虑长期建设国债。

主持人(罗水星):汇率会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掣肘?会否影响到国内政策的决策机制?

郑后成:汇率不会成为国内货币政策后续宽松的制约因素。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看。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保证本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这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二是促进充分就业,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三是促使物价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诞生;四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的过度顺差和逆差都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害。汇率虽然未直接出现在目标体系中,但是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高度相关,而国际收支平衡在目标体系位列第四,要服从于前三个目标,尤其是第一个目标,即保证本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

第二,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币值稳定,体现为以CPI当月同比为代表的通货膨胀稳定;二是对外币值稳定,主要体现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要注意到,保持币值稳定的目的是“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促进经济增长”是央行的根本目标。

第三,从宏观逻辑上看,人民币汇率贬值通常发生在我国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而国内货币政策宽松也是对宏观经济承压的应对与逆周期调节。从货币政策实践看,央行是否在人民币汇率贬值,尤其是破“7”的北京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9年9月、2020年4月、2022年11月,央行均在人民币汇率破“7”之际降准或降息,包括此次6月13日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

第四,汇率反映的是两国之间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一是采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利空人民币汇率,但是随着传导效应的实现,宽松货币政策助力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利多。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而我国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强于美国,人民币汇率中期具备升值的基础。

02

聚焦投资线索:高端制造、AI、中特估

主持人(罗水星):传统的高端制造,新能源能不能抄底?新的超端制造,如芯片、半导体,最近能不能去?

解运亮:像新能源、光伏,未来要规避风险;像芯片,可以适当布局。

今年一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74.3%,回到了2015年-2016年的水平。从产能周期的角度讲,我国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2015年、2016年的时候,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认为产能过剩非常严重。

今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又低于75%,但是这次是高技术制造业产能过剩,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资本市场上,这些板块也一直在调整,因此这些板块虽然叫高端制造,但还是要规避的。

主持人(罗水星):AI现在还能追吗?还是回调再追?如果要追,是追国内的还是美股的?

芦哲:全球来看,不论A股还是美股,今年涨得最好的都是AI,但是上涨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第一,科技变革的可能性从目前看起来,可能是未来10-20年,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生产模式的一项科技。但是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资本市场交易的就是预期和前景。前景这些东西。

第二,中国有特殊的地方。年初预期强的,如数据周期、消费等,走势较弱,导致市场在买无可买的情况下,没有基本面。很多行业在没有基本面驱动的情况下,只能交易有概念、有想象力空间的AI板块。所以当整体股市表现好的时候,AI可能会差一些;当大盘表现不好,对经济数据、政策预期弱,AI表现性反而好一些。

更多的问题是在于基本面的交易逻辑能不能回归,像7月政治局会议这样的重要的政策节点,能不能释放出强劲的高层对稳增长政策的加码,这是核心关键的问题。如果加码强劲,周期板块包括机械等,都会有更很好的表现;但是如果政策力度与市场预期有差异,AI的持续度是会继续的,到Q3Q4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罗水星):关于中特估,我自己作为一个公募基金经理,从去年开始也一直关注。

聚焦投资线索:高端制造、AI、中特估

像公募基金去买一个东西,首先要看政策是否有真金白银的支持,如果没有就是以提振信心为主。最近也发行了一些中特估或央企改革的ETF,从募集资金来看,在今年的情况下是可以的。

第二,要看它只是一个概念还是有基本面支撑。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是到底有没有业绩,从这个角度讲,一要有资金支持,二是有盈利的支持。

此外,很多人认为中特估像是那种挖煤、搞基建的东西,但它其实不止这些,它还包括电信运营商、数据要素等相关的,或是中药也是新经济的一部分。

今年盈利是稀缺的。如果在大家没有盈利的时候,你有十几的盈利是很不错的,加上资金支持、基本面的保证,在调下来后都是可以关注的。

不管是中特估、AI、高端制造,还是拔估值为主,因为全球总需求都不足,所以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做一些交易。

03

如何看待下半年?

对于下半年的展望,郑后成表示,下半年看好即将到来的美债牛市。如果看空美国经济,美联储要降息的话,美债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虽然目前美债价格处于低位,美债利率处于高位,但是美债利率的下行是确定性事件。

其次,继续看多国际金价,只要美联储没有降息之前,国际金价就可以看多。

最后,A股市场2023上半年承压,2024年有望迎来不错的业绩。2023年下半年可能处在这两个阶段的过程当中,下半年可能比上半年要好。

解运亮也指出,看好A股、港股和美债。对于A股的逻辑,他判断三季度是中国经济的底,市场底领先于经济底,因此6月应该是A股的底。美债的逻辑,在于下半年市场可能提前交易美联储降息预期。港股的逻辑就是中国经济复苏和美元流动性改善。

芦哲则认为,Q3最好的资产还是利率。债券可能会挑战2.5的水平。Q3以后,尤其是10月份以后,开始转向股票,那时股票的行情才能开启。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