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港深买房“双城记”

港深买房“双城记”

2024-03-12 08:48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深圳龙华区,上午七点刚过,深圳北站人头攒动,这个地铁和高铁相交的交通枢纽汇聚了众多的上班族。黄恩要坐一站高铁,20分钟后抵达香港西九龙站,换乘港铁到湾仔的办公室,全程约80分钟。如果抢不到高铁票也有“Plan B”——坐地铁四号线到福田口岸再过关。

  这样的“港深双城记”每天都在上演。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出入境人员达1.64亿人次,日均达45.07万人次,通关人数最多的是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这其中不少是跨境上班族。晨入香港,晚归深圳,这个群体又被称为“潮汐人群”。

  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深港两地的距离拉近至14分钟。但在此前,出入境上班已非稀奇事。香港规划署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往来香港及内地平均每日达66.67万人次,其中居于香港人士占48%,居于内地的香港居民占17.5%,内地旅客占32.5%。

  跨境上班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跨境置业起了决定性因素。根据中原地产统计,2019至2022年,港澳人士购置大湾区住宅成交约5212宗,金额超过160亿元。最受欢迎的城市为中山、深圳及珠海。港人跨境置业已成为一种现象级消费。

  黄恩2016年在深圳北站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每周需要往返深港3~4次,每天花在路上大约要3个小时。地域毗邻、氛围相近,加上频繁的通勤,以及通关之后两地人员密集流动,黄恩认为,“去香港感觉没走多远,回到深圳也不觉得离开了香港,两地没有很明确的定义。现在去深圳超市买大闸蟹,都是香港人帮我挑的。”

  中银香港在2023年2月发布的一项针对超过2700人的调查显示,46%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在大湾区置业,作为度假及退休养老的安乐窝,热门地点包括深圳、广州、中山等。另外,55岁或以上的受访者有三分之二有意北上置业退休。

  用时间换空间

  骑10分钟“小电驴”到深圳湾口岸,坐40分钟的跨境巴士到港岛,再步行到办公室。尽管跨城跨境上班,陈静的单程通勤可以控制在1小时左右,“这个距离也就是一线城市郊区到市中心,只是多了过关的步骤。”

  陈静在深圳湾口岸租了一套30平米的房子,每个月租金4000多元。此前,她住在旺角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劏房”,是由一套房子隔出来的四个单间之一,每个月租金要5500港币。而现在,她甚至有多余的空间在家里养两只狸花猫。

  房价差异,是港人选择内地居住最首要也最关键的因素。深圳的房价在内地位于前列,但相比一河之隔的香港仍是“洼地”。

  TVB买房真人秀《有楼万事足》的开篇这样形容道:“香港的楼价就一个字,癫。”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4平方米。

  作为典型的“纳米之城”,香港楼房以“尺”为单位,每尺在一万元以上,换算下来,十几万每平方米是常态。在市区地段,例如香港岛和九龙,每平米可以达到30万元以上。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港人选择“用时间换空间”,口岸、高铁站附近的房源是其心头好。深圳罗湖的地产代理商罗毅告诉界面新闻,罗湖口岸的租房需求有一部分由香港上班族支撑起来,“他们都会选择罗湖、国贸、老街地铁站附近的房源。特别是2023年通关以后,香港客户的咨询量明显增加了。”

  另一名接受采访的中介则表示,在深圳买房的主要是新港人,就是港漂一代,“在香港1000万才能买个相对比较旧的一居室,但是在福田口岸、皇岗口岸,450万~500万就可以买个两房。”而反映在楼价上,深圳房价连续两年下跌的情况下,“深圳湾、科技园、香蜜湖、福田保税区、皇岗口岸基本上可以穿越周期,没怎么掉。”这位姓熊的中介说。

  2016年,黄恩在深圳北站附近以均价每平方6万的价格买了一套房子,自此开始了跨境上班。他对比过,“同样的价格,当年在香港只能买到40平的老房子,而深圳面积可以翻倍。那时候深圳还有赠送,得房率大于100%。”

  此前四年,他住在香港一个30平米的两房单位,始终未能适应狭小的居住空间,每月1.2万港币的租金占了工资大头,“虽然香港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比深圳要强,交通也很便利,但空间对我来讲更重要。”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家人。黄恩是一名新港人,在香港读书后留在当地发展,从事文化传播行业,但家人和大部分亲友都在深圳,因此他认为,“选择深圳置业几乎是必选项”。

  一小时生活圈

  口岸、跨境巴士、两地车牌,而从2018年9月起,深港两地通勤又多了一种方式,那就是高铁。

  黄恩掏出一沓高铁票,有10厘米之厚,这是他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勤的记录,那个时候香港车程必须取票。高铁的开通让他的通勤缩短了半小时左右,“从我家去香港,比去龙岗还快。”

  往返深港的高铁票 受访者供图

  坐高铁上班可以避免塞车等烦恼,但有时也要“拼手速”。“高铁基本上在下班高峰期(尤其是周五下午)几乎买不到票,所以经常要提前好几天买票,或者换其他交通方式(通常成本更高)。”遇到抢不到票的情况,他一般从福田口岸过关,坐东铁线到办公室。

  事实上,2023年以来,广深港高铁不断推进“地铁化”,分别在2023年8月和2024年1月推出“灵活行”和“计次票”“定期票”。3月5日,广铁集团公布,计划3月内把“灵活行”由福田站延长至深圳北站,当日可免费改乘三次。

  其他交通方式也不断便利化。2023年7月起,“港车北上”政策落地,香港单牌机动车可经港珠澳大桥入境;同年8月,深圳推出优化陆路口岸通关的18条措施,内容涵盖了提升旅客通关环境、通关便利、通关体验等,并计划在罗湖口岸实行“常旅客”计划,将学生、商务人士、其他科技人员等特定人群备案为“常旅客”,使其通关查验时更加便捷。

  黄恩希望,“灵活性”也能在广州东/南和深圳北区间实现,就像深圳往返广州东的经典线路安排。由于工作的缘故,他需要在香港、深圳、广州三地跑动,“从家里出发,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尖沙咀或者广州天河。有时候还能中午约朋友在深圳吃饭,下午三点到香港见客户喝下午茶。”

  得益于发达的交通、密切的经济来往,“双城生活”在世界范围内的湾区已经很普遍。在东京湾区,3600万人口通过私营铁道、JR(日本铁道)分散在周围的埼玉县、神奈川县和千叶县;在美国纽约湾区,曼哈顿的上班族选择在在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州居住;在旧金山湾区,硅谷工作人士会在湾区东岸更便宜的城市如圣华金郡置业。

  进可攻、退可守

  交通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是通勤上班的前提。与此同时,更广泛的市场空间,以及两地在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上差距的弥合,加深了港人在深居住的可能性。

  Annie经营了一家深港跨境业务公司10年,现时定居在福田。她告诉记者,“公司客户基本是内地的,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需求,内地市场比香港大得多。定居在深圳,方便了跨境业务的往来。”她在福田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这个面积在香港是“豪宅级别”。

  Annie的儿子在香港出生,是香港身份,也跟父母一起来到深圳定居,目前就读于南山区一所国际学校。

  以往深圳学童跨境读书案例层出不穷,现在则出现了香港学童在深圳读书的“反向求学”现象。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理事长、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董事长邓强光在2023年11月表示,在广东生活和工作的香港永久居民约有53万人,14岁以下的港籍子女占33%。

  “我从小在香港生活学习,不会特别强调成绩、刷题,日常有很多课外活动,包括夏令营、手工课等,所以我也希望下一代接受这样的教育,以培养兴趣为主。”Annie认为深圳的吸引力之一还在于教育选择多,可以给孩子更多元的教育体验。

  “现在的学校是英式教育,全英文教学,同学之间也会用英语交流,作业量比较少,每天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有很多课外活动和户外体验课,课余时间有精力参加别的兴趣班。”这对家长也有好处,“辅导的压力小了很多。”

  据京领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8月,深圳市国际学校数量为66所,位列全国第三,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的4个城区,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龙华区。

  除了国际学校,大湾区也设置了港澳子弟班、港人子弟学校,其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与香港学校同步,以便与香港学制衔接。截至2023年底,大湾区共有9所港澳子弟学校。

  黄恩也认为不存在小孩读书的问题,在深圳“进可攻、退可守”:“小孩可以拿到受养人身份,可以去香港读书;目前深圳也可以上港人学校。所以即便要选择学校,也不涉及跨境的问题,只涉及在深圳上哪一类学校的问题。”

  双向跨境置业

  跨境置业不仅存在于香港人中,内地居民当中也有人开始选择到香港置业。

  香港中西区汇集了众多地产中介店铺。2月28日以来,店铺纷纷贴上新的宣传语:“撤辣新时代,旺市再重来”“辣招成历史,楼市新开始”。当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出香港楼市全面撤辣。

  “撤辣”消息公布五天后,龙年第一个新盘开盘。香港地产代理商、汤姆港房主理人Tom在9点多来到新盘抽签现场,现场人山人海、大排长龙,一度连电梯都出不了,还有人专门带相机来拍摄这一“历史性时刻”。Tom形容为“火爆程度堪比李嘉诚七折卖房”,一个楼盘100多套4个小时就售完了。

  “看房量增加了3倍,咨询量增加了10倍,每天的预约时间都满了,甚至连午餐时间都要跳过。同事每人每天要带五六户客人看房,以前大概只有一到两户客人。”他告诉记者,看房的内地居民有明显增加,目前内地居民占三到四成。

  “内地人看房以市区为主,港岛中西区、西九龙、启德、何文田等地段。也有深圳客户会选择新界的白石角、屯门、沙田,因为回深圳方便。”Tom入行三四年,感觉到这几年来香港买房的深圳人有明显增加,也有来自上海、北京、杭州的客人,“主要是在香港居住了一段时间的港漂。”

  除了自住,也有一部分买家用于投资。Tom分析道,香港出租回报率普遍为2%~3%,好的地段接近4%,“很多买家置换内地的一套房就可以给这边的首付,并用租金抵贷款,压力不算大。”

  未撤辣之前,内地买家如果买1000万的房子,最多需要给300万税款,而现在是30多万,税率跟香港本地居民相同。

  但Tom认为,目前香港这一波抢购潮并不是内地居民造成的,主要由在当地发展的港漂和本地居民带起来,“内地居民虽然知道撤辣消息,但是资金无法立即到位,没有税费问题和身份门槛后,如何把钱汇到香港,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关。”

  相比之下,香港居民在大湾区置业从顶层设计上已经抢先逐步放开。2019年11月发布的“惠港16条”规定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2024年2月26日起,港澳居民跨境置业规定再松绑,用于大湾区城市购房的汇款不设上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