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揭开职业背债人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

揭开职业背债人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

2024-02-03 09:14  来源:时代周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时代周报

  200多万现金一摞摞叠起来,把透明茶几捂得严实。这是许旭用3个月“赚来”的钱——他是一个出生在中西部,28岁的县城青年,也是一名背债人。

  背债人,是近几年出来的新词,过去被称为“撸口子”,也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从银行获取贷款,罔顾还款成为“老赖”。

  究其本质,在法律层面上与骗取贷款罪同属。不过,撸口子赚的是小钱,背债才能“发家致富”。

  背债的发端多数与楼市相关。楼市下行压力之下,部分业主急于抛售套现,背债人替他们“背”上债务——业主解套,背债人拿钱。

  许旭说,为了桌上这些钱,自己签下了10多份贷款协议,利率最低的2.6%,最高的7.2%。但这些他都不在意——因为压根没打算还。

  像许旭这样的失信人在增多。

揭开职业背债人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

  图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1日,失信被执行者达839万人。

  这839万人里,就有职业背债人的身影。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和许旭一样的背债人,靠着一套游走在法律界限的吸金哲学和方法论,游走在二三线城市,利用负债,实现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升级。

  但许旭更愿意认为,这是一场“赌局”。当然,他认为自己“赢了”:“50万和100万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他拿到的是200多万,“这是敲门砖,能再上一个阶层。”

  成为背债人

  成为背债人之前,许旭有过犹豫。

  按照中介的说法,他需要待在指定城市,吃住全包,期间配合完成一系列流程。一般需要2~6个月,之后到手的收益超过百万。

  巨大的利诱面前,许旭担心自己被骗。他先找银行的朋友咨询,再去找律师朋友印证,“不能拿你怎么样。”对方言之凿凿的回应成了他背债的助推剂。

  成为背债人之后,许旭只想一件事:拿到钱之后,该怎样生活。

  和许旭一样,97年出生的陶礼同样决心成为背债人。

  他来自南方县城,中专毕业后留在当地做厨师。2022年10月,饭店倒闭,他成了县城里的待业青年。2023年,他找工作的时候看到了中介发的帖子:“想赚钱的来,找白户,一周到手100个。”他主动发了私信,很快得到回复。

揭开职业背债人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

  背债人的操作方式及利益配比 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陶礼第一次知道“背债”。中介告诉他,背债没大风险,轻松且高收益,也不会被追责。他相信了。俩人约定,在中介的安排下,他“买入”一套价值约400—500万元房产,付完首付后做二次贷款,套出600万的贷款。作为“借款人”,陶礼可以分到100万左右。

  他不知道剩下的钱去哪了,只知道自己离100万很近——不过是征信变“黑”。

  决定下得很快。从私信到电话落实,陶礼花了3天。

  进入背债人的角色也很快。

  许旭记得,他带着6千元生活费抵达目的地时,接他的是背债中介——一位看起来40多岁的矮胖中年人。

  他被带到市中心一间三室一厅的屋子,里面有两个人待了几个月。许旭被告知,接下来的时间里,该吃吃,该睡睡,保持手机畅通,需要的时候会叫他。

  许旭问了这两个“过来人”的情况:一位来自贵州,30岁,父母早逝,奶奶罹患肝癌,急需用钱,继而走上背债路;另一位对出身三缄其口,只说自己37岁,被车贷、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和妻子正在闹离婚。

  一周后,许旭背债的工作开始了。一天下午,中介让他签了购房委托书。他看了文件,都是制式模版,购入的房产也是新盘,他都签了。中介顺便把他名下的银行卡和U盾收走了,说是为了方便打款和制造银行流水。

  许旭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是被骗,就去报案,把这条产业链给曝光,“大家都别玩。”他事后回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卡里不断有钱进账,从几万至几十万不等。

  之后的时间里,他窝在屋里憨吃憨睡。中介大约3天来一次,送点生活用品,以及几百到上千元的现金。

  很快,“资产”流入——价值180万元的新房,两套。不过,除了房产证之外,许旭都没真正见到过。这些“资产”都是通过中介口述或是以文件的形式传递至他的手中。

  他形容自己像个机器人,文件内容都没细看,就顾着翻到页尾,签上名字。

  许旭忙活着签名,贵州室友被带走了。回来的时候,对方告诉他,自己拿到了200多万元现金。忙了一天,才分批把钱存了起来。

  从现实里“消失”

  室友拿到钱后,他们到外面搓了一顿。饭桌上,话匣子打开,许旭也厘清了何为“背债”。

  按室友的说法,先是经过中介的“包装”,他“购入”一套价值约为500万元二手的联排别墅,中介为此“垫付”了约150万元的房产首付。

  房本到手后,他连着跑了不少银行做二押,包含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做的贷款产品五花八门,信用贷、装修贷、经营贷、消费贷。几项加起来,套取了超过房价总额的贷款。

  他算过,实际背负的债务是二押的贷款以及房产首付之外的欠款,总额接近950万元。

  同样的操作在许旭身上完美复刻。

  在许旭的讲述中,他经由中介操盘“购入”两套新房,以此为抵押物进行二押,获得600余万元贷款。而那些房产实际是滞销品,挂牌价格约500万,但一年来无人问津。中介垫付了购房费用,借着许旭的身份接盘,让开发商解套。

  不同的是,那600余万元,许旭分到了接近40%,比贵州室友多出了几十万。许旭说,这是因为他和中介的上线相识。

揭开职业背债人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 3

  背债人的欠款计算 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拿到钱的第三天,许旭回到老家。刚到机场,他给中介发了消息:

  “到了,放心。”

  “有钱低调一点,不要太招摇把钱一下子搞完了。”

  “行。”发完一个字之后,许旭又接了一句:“谢谢老哥,江湖路远,有缘再见。”

  “xxx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朋友。请先发送朋友验证请求……”

  看着手机屏幕上亮起了一行灰色的字迹和红色感叹号,许旭低声骂了一句。

  不过,拿到了钱,其他都不重要。

  “有钱有闲”的许旭开始规划未来:作为黑户的生活剧本。

  用两张非本人的银行卡转移资金,和妻子开个小店,过安稳日子;给父母买养老保险,再给他们余些现金;还有一部分,用来投资私人借贷,“据说利息一年能赚20万左右”。

  成为“老赖”,许旭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中介给他留了一段时间,把钱“藏起来”——换掉手机号和社交账号,停用在线支付。“限高”不能坐高铁、飞机,他要买辆车。面对催收,他想好了应对说法:反正就是没钱。

  陶礼背的也是600万债务,但他只拿到了100万现金,只占15%。

  他觉得自己“亏了”。之前,他在网上查了不少关于背债的信息,有些慌神,想到以后的日子,只看见死水一潭。

  陶礼试图找中介讨价还价,比如多分一点或是出掉房产套现,均被回绝。中介的态度冷淡下来,完全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不论如何,当初想要的100万还是到手了。陶礼想了下,这足够用一年时间来思考接下来的生活,打工是不会了,或者去其他国家,或是找个地方窝起来。

  为何有利可图?

  200多万到手后,许旭还是没想通:背债这件事,为什么有利可图。

  用中介的话说,他们垫付了房产购置款、房产交易产生的各项税费,还负担了背债人在当地的各项消费。在分成比例中,背债人一般拿30—40%,中介20—30%,第三方30—40%。

  在他们的讲述中,第三方通常是指银行内部人员,他们与放款数额相关。所以,他们同样拿走了利润的大头。

  尽管在许旭们看来,中介的话不能尽信。但背债这件事,与银行确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事关银行的贷前审查与审批。

  背债人提供给银行的资料,皆是经过中介“包装”后的真实资产,以此换来更高的贷款资质;银行工作人员根据这些真实资料,完成贷款审批。

  这是一门暴利的生意。

  有的银行工作人员按下审核按键,背债人就能以其名义获得上百万元的资金。各方根据事前约定,拿走自己的份额。于中介而言,他们一个项目拿的钱并不多,得靠同时运作几个项目,以获取高额收益;于银行人而言,这并不是一笔少数目,相当于5~10年的收入。

  浙江某商业银行副行长王庆表示,当下多数银行信贷部门都有业绩压力,也会产生坏账。这确实增加了背债的可行性,也尚无有效的杜绝机制。“但操作风险很大。谁会拿自己的工作当赌注?”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裁判文书网显示,多数骗贷案件发生在2019年前。2013年,有人用假手续从周村某商业银行贷款9笔,共计本金1990万元。2014年,有人联合银行、房管局等人员骗贷千万余元,相关被告人被判刑超过4年。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罚象山县农村信用联社11名金融人员,总经理等7人管理员工行为不到位,采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催收处置严重不审慎,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近年,背债产业卷入房贷。

  2023年12月15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案6000万元的房贷诈骗案。据报道,此案中,背债人、黄牛、房产中介、贷款中介、银行职员等轮番上阵,利用背债人买房骗贷套利。最终,34名嫌疑人被警方抓捕归案。

  浮出水面之后

  尽管有严密的监管,暴利驱使之下,依旧有人愿意入局,争相“跑马圈地”。

  背债中介张新做了四年“生意”。他有个规矩,“每个月最多做10单,免得被盯上”,在电话里,他语气轻松地说道,“肯定能做,这东西(背债)有大把人搞了”。

  当提及风险时,张新更是自信。他自称,从未被查过。从业这些年,他经手的背债人,最小的年龄19岁,最大的52岁。

  他对背债人的入局并不奇怪——赌钱的、做生意亏本的、想暴富的。毕竟,需要钱的,各有各的理由。

  只是,大部分背债人的结局都不是按照他们最初设想的剧本走。“三、五年,钱就挥霍一空了。“

  但这只是“生意”,张新不会管这么多。

  他是这个产业链的底层中介,业内俗称为“串串”。主要任务是拉人头,找到一个背债人,能拿到5—10万元的提成。张新说,背债人的资料到了手里,他会根据各地的楼市和放贷情况进行选择,二、三线城市是首选,其次是新一线。

  “哪个地方的政策宽松,银行比较好做,我们就选哪里。”

揭开职业背债人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 5

  背债中介的朋友圈图

  不过,张新也有烦恼。这段时间,各个社交媒体上的背债招募信息,无疑让这条隐秘的产业链浮上水面。稍有留心,便能在社交媒体上找到背债人和中介的足迹,有背债中介形容,“这东西看起来复杂,实际上的操作跟网上购物一样轻松简单。”

  “本来是闷声发大财,避开风险。现在是,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张新说。

  让这个产业链走进大众目光的还有陆续被曝光的案件。

  据指尖新闻2023年12月12日报道,在2020年12月31日,山西潞城农商行为仨90后工薪族“神速”贷款897万元。案中,月薪大约为3000元的借款人,仅凭几份文件就从该行贷款299万元,且在当日成功放款。

  另据《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1月26日发布报道,提到象山县农村信用社11名金融人员违法放贷4.25亿元。

  有媒体曾统计,在过去的2023年,国家监管机构共对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超2400张罚单,罚没总金额超27亿元,其中信贷业务是违规高发区,开出罚单超千张,涉房融资业务大额罚单频现。

  近段时间,监管机构表态,2024年将延续对信贷业务的严监管态势,提升“双罚”(既罚机构又罚人)力度。

  张新觉得,这一行已经被盯上了。他打算再做几票就“上岸”。他声称,银行会在今年收紧贷款审核,让要参与“薅羊毛”的背债人尽快下定决心。

  “兄弟,考虑的怎么样了。现在做的话,一周内就能放款。”对话的最后,他如此说道。

  (文中许旭、张新、陶礼、王庆,均为化名。)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