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 课堂 / 热点 视频 / 战略 > 股票行情|债市的暴跌是理财“成长的代价”

股票行情|债市的暴跌是理财“成长的代价”

2022-11-17 12:21  来源:财经365 作者:牛犇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周三债市再度踩踏,早盘央行OMO放量给予多头信心,10年国债19一度下行至2.795,但随着赎回压力持续释放,信用债开启暴跌模式,带动长端利率持续上行,午后市场再度出现暴跌,下午3点后情绪开始恢复,长端利率冲高后显著回落。全天10年国债19上行0.5bp至2.82,10年国债17上行1bp至2.87,T2212和T2303分别下跌2毛2和3毛6。对于当天盘面,我们有如下看法:

1、在几个月之前,我们与一些理财和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交流时,普遍都比较担心利率一旦反转,已经完成净值化改造的20~30万亿规模的理财市场会出现赎回—下跌—赎回的负反馈,一致认为这是未来1~2年国内债券市场最大的灰犀牛风险。结果没有想到,这个灰犀牛风险出现得如此之快,应该是市场上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2、在资管新规之前的时代,理财作为资金池—资产池模式最大的载体,为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做出了巨大支持。但从2016年金融去杠杆启动后,地产周期下行的大趋势行将确立,所以需要提前对理财进行整改,通过MPA和资管新规等条条框框对银行进行约束。之前那种资金池—资产池模式需要进行穿透式监管,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理财产品的成本估值法被净值法替代。

3、理财子公司脱胎于银行的资管部门,之前作为总行的一个部门,对理财产品的规模扩张考核并没有那么激进。但当各家银行将理财部门单独剥离出来成立理财子公司后,这些理财子公司作为市场独立主体,也承载着总行对理财规模扩张的殷切期待,进而导致理财子公司会和其他资管类机构一样,将规模扩张放在KPI考核的首位。

4、因为有总行资源注入和渠道优势,理财子公司一旦开始发力冲规模,效果非常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是,净值法下主动管理能力无法有效跟上,导致理财子希望通过借助非银机构来协同管理账户,进而衍生出类似2016年的委外模式,通过理财产品的方式买入各种类型的基金,大头主要集中在中短期限的纯债产品上,因为要与理财产品普遍期限较短进行匹配。

5、在初期,市场会进入正反馈模式,理财资金由于体量巨大,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足以引发一轮强劲的牛市行情,比如2021年的转债牛市,以及2022年的信用债牛市。但当转股溢价率普遍提升至30~50%以上,信用利差压缩到历史极低值附近后,这种正反馈模式会变得非常脆弱,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哪怕是理财子,子弹也不是无限的。所以一旦趋势反转,负反馈就会形成并且持续,而由于现在信息传递非常快,叠加之前的学习效应,会导致一致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出现抢跑,而当抢跑的人多了以后,就会进一步加剧这个负反馈模式。

6、最近几天投资者普遍的疑惑是,究竟如何破解这一负反馈模式。我们认为负反馈模式之所以可以持续的底层原因,还是来自于重仓资产的估值太贵,当价格和估值跌到足够便宜,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场时,负反馈模式自然会解除。至于说市场所期待的央行通过放水来安抚市场,我们认为只治标不治本,就像正反馈模式的终结来自于价格和估值双高难以维系一样,负反馈模式的终结一定要看到市场跌透。

7、目前来看,1年国股存单二级成交已经上行突破至2.65以上,理论上已经进入合理配置区间。但如果以估值够不够便宜的角度来衡量,相对1年期MLF2.75的参考,阶段性超越也不是不可能。

8、此外,我们认为,周三晚上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明确鹰派的信号。不再提“逆周期”等字眼,并且对流动性环境的目标定位是“适宜”,对通胀措辞从“密切关注”变成“高度重视”,并补充说明“特别是需求侧变化”带来的通胀升温可能性。至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已经出现明确转向,后续降准降息的概率显著降低。


9、总结上述,我们认为近期债市的暴跌是由多重利空共振所导致,特别是理财集中赎回引发的抛压,属于是理财子净值化改造过程中成长的代价,或早或晚都会出现。但从另一个方面思考,对于20~30万亿体量的理财市场而言,是否有必要全部都用净值法来进行估值?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之前还在为低利率、低利差和低波动而发愁,经过本轮利率上行行情后,大幅缓解了2023年债市的配置/交易难度,也许坏事最终能变成好事。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