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行情 /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十大券商策略:“以我为主”趋势不改变

十大券商策略:“以我为主”趋势不改变

2025-04-07 08:43  来源:财经365 作者:李成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中信证券:核心资产将迎来新周期

  短期看,特朗普正以极限施压策略换取更大利益,后续关注各国协商进展和行业豁免情况,在此之前,预计风险偏好降低,市场波动加剧,但仍处于衰退预期交易阶段。

  中期看,关税政策使美国经济面临更大的滞胀风险,也让美联储的对冲政策受到制约,市场从衰退预期交易转向衰退交易的可能性上升。中国政策发力时点可能提前,中美周期同频时点可能提前,核心资产的配置性机会窗口随之提前,甚至可能与此次外部冲击落地带来的交易性机会出现重合。

  风格上,从政策经济周期、相对盈利优势、长线资金定价和市场生态变化四个维度看,核心资产将迎来新周期,GARP策略(即合理估值买入成长)预计将明显跑赢。配置上,短期建议聚焦自主可控、军工、内需、红利四大方向,长期建议关注全球各国制造业重建需求与中国技术出海的趋势。

  中信建投:关注国内增量政策,把握政策节奏

  尽管美国加征关税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但从4月3日A股小幅下跌的走势来看,市场整体情绪好于预期,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尽管出海导向板块受到明显冲击,但A股整体情绪稳定,未出现大幅崩盘,反而美股出现连续暴跌,这进一步凸显了“东升西降”的趋势。重点观察周一市场走势,如果能够上行或至少横盘,说明市场情绪已基本稳定,除出海板块短期业绩承压外,其他板块无需过度悲观,市场情绪仍旧保持乐观。增强市场信心与预期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投资者预期,明确表示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应对美国关税冲击,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止因贸易摩擦引发的资本外流和市场动荡。

  关注年报季,回归基本面。4 月正值年报季,是全年最贴近基本面的时期,市场风格将阶段性从关注预期向关注基本面业绩转化。投资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业绩表现,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减少因贸易摩擦带来的短期波动。建议投资者关注业绩稳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板块中寻找机会。强化业绩导向的投资策略: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业绩优良的企业,通过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对于受美国关税影响较大的出口型企业,鼓励其通过转型升级、拓展国内市场和第三方市场等方式,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提升自身业绩表现。

  关注国内增量政策,把握政策节奏。一方面,合理预期政策出台节奏。虽然美国关税超预期,市场希望政策端能尽快发力,但是整体上中央部署增量政策保持着稳定的节奏,政策出台有稳定的节奏和考量。当前正处于两会结束后的政策窗口期,前期政策部署落地的关键阶段,短期内进一步出台大规模增量政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后续增量政策走势需要关注至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前建议市场投资者合理预期政策节奏,关注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过度预期而引发市场波动。另一方面,消化前期政策,增强政策效果。当前应重点消化前期已出台的政策,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建设等,确保政策落地生效,发挥其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作用。同时,关注政策的协同效应,通过财政、货币、产业等多政策的配合,增强政策的整体效果。

  兴业证券:三大主线防守反击

  对于A股,短期关税不确定性冲击下,市场也难免出现波动。但立足中长期,我们认为当前无论是国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潜在增量政策的储备,还是适应了上一轮贸易冲突后的出口结构优化,以及市场在心理上做好的准备,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对于信心的强化,均非2018年骤然遭遇贸易战时可比。

  中长期,随着外部压力为我国发展内需和国产替代孕育良机,中美关税冲突更无法改变A股市场“以我为主”的大趋势。

  对于后续的应对,一方面,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等作为中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的方向。另一方面,面对可能持续和反复的全球贸易谈判,短期仍需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持仓可阶段性向低波红利、低位绩优等方向倾斜。

  广发证券:逆周期调节力度大概率会增加

  与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开始)相比,中美当前境遇已“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政策和资产价格都有更多腾挪的余地。展望未来,首先做好自己。为了对冲关税冲击,对内一方面大概率会增加逆周期调节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立国。待美国国内压力明显增大后,再观察有没有可能通过谈判带来更多变化。

  此时红利有超额,比如水电、出版,在短期全球risk off(避险)之后,A股可能逐步开始交易国内增加逆周期调节力度、科技立国自主可控、中美谈判等预期。结构上,围绕对冲关税的手段来梳理投资机会,可能包括:财政对冲(服务消费、生育养老、性价比消费);科技立国(国内云大厂产业链、端侧产业链、军工电子);外需突围。

  申万宏源:短期防御思维继续占优

  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后,本周四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行情有韧性,多个时间维度上的潜在变化(关税调整缓和,国内政策对冲,中国外循环优化等)均有所反映。本周五海外继续大幅调整,投资者才普遍转向悲观。在我们看来,市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方向正确的,只是时机稍早。美国政策分歧客观存在,特朗普政府掣肘势必增加。关税极限施压,后续应有所求,美国版化债可能才是核心目的。对于中国而言,惊涛骇浪下的战略机遇期正徐徐展开。

  A股重拾强势需要有三个触发因素:第一,特朗普政策掣肘显现,外资可能继续流入A股定价中国资产重估。第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城镇化支持外需,国内政策发力+经济转型,消费对内需的支持增强,落实到中微观数据改善上。第三,科技产业趋势的进一步突破。

  短期防御思维继续占优。看好高股息相对收益,反击资产(农产品)和对冲资产(房地产、建筑装饰、消费刺激)现阶段占优。关税冲击对科技产业逻辑的影响有限,维持2025年科技结构牛判断,新一轮行情启动等待关键产业催化落地。继续推荐: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

  招商证券:中国内需消费或可成为当前全球资金的避险选择

  全面支持内需消费成为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措施。疫情、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化债多重风险逐一消退后,今年开始财政政策的发力将会成为推动消费增速回升的关键力量。而14亿人口人均消费支出提升空间巨大。即将到来的年报及一季报消费板块自由现金流拐点和业绩边际改善将会出现。在不确定性加大和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内需消费因前期滞涨估值便宜预期低且内在价值稳定提升,可成为当前全球资金的避险选择。

  精神属性、适老化、政策支持和小额可选消费是当前消费股重要的选股原则。除了A股消费,恒生消费指数也值得重点关注。A股除了消费,农产品、军工和自主可控也是可以重点关注的选择方向。最终A股,尤其是A股内需消费应该是全球投资在本轮美国关税冲击中最具韧性的资产。

  华西证券:扩内需将成为接下来政策的主要抓手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当前VIX恐慌指数仅次于2024年8月日元套息交易平仓和2020年3月全球疫情引发的流动性冲击时期,表明风险资产步入高波动阶段。往后看,美国关税谈判仍具有较高不确定性,随着美国滞胀压力显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推行将面临阻力,而国内以“扩内需”为重点的逆周期增量政策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和港股处于全球权益资产的“估值洼地”,其短期波动或低于海外市场,成为风险资产的“避风港”。

  平安证券:继续看好国产AI科技创新主线

  综合来看,新一轮关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资金进入避险模式,叠加国内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验证窗口到来,短期权益市场或延续震荡,建议关注稳健配置的红利策略、内需政策直接利好的部分顺周期和消费板块、自下而上业绩确定性更高的优质企业。中期维度,AI产业变革和国产科技自主可控的叙事仍将延续,继续看好国产AI科技创新主线,建议逢低布局。

  国联民生:出海逻辑短期看越南与美国谈判结果

  当前汽车零部件、电气设备、纺服、耐用消费品(主要是家电)的对美出口压力最大。不过从逻辑层面,美国对中国出口依赖度较高,且中国对美国进口依赖度不高的行业,后续有更大的反制空间。短期,我们认为可能相对受益的行业是半导体,核心逻辑在于加速国产替代。另外,如果市场开始考虑外部压力促使国内政策进一步发力,财政短期发力更容易拉动经济数据的行业也可能利好,比如基建链相关。

  对于市场关心的出海建厂逻辑,需要关注越南的反应。从目前的新闻看,越南方面准备与美方进行谈判,不排除美越双方均将关税调降,且从越方邀请美方访问的行动看,或有意将此协议签订落实。若按此逻辑,则中国海外建厂的逻辑短期破坏程度有限。数据上看,如果出海逻辑破坏有限,多数中国强势出口品的转口贸易有望继续。

  银河证券: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将持续显现

  短期来看,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或对市场预期产生一定扰动。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市场不确定性和避险情绪阶段性上升,资金或转向防御性板块和内需主题。

  但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走势仍取决于国内基本面的修复态势。当前国内经济延续边际改善。在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下,国内政策有望持续加码。随着政策不断向内需倾斜,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将持续显现。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看好科技作为中长期主线的配置价值;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