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中兴通讯早前遭美封杀,因而引起外界关注中国芯片业的前景。不过,有学者及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国产芯片研发领域相对落后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计算机人才培养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

(视觉中国)

国内芯片产业人才培养不平衡

据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日前接受访问时表示,目前国内主修计算机工程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不愿意学习更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而是对计算机应用的领域更上心。对于这现象,他分析指:“高校讲就业率,学生看市场预期”,不过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人才总量,目前两者都相差太大了。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业界却需要70万的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严重不足。

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也认同国内芯片产业人才培养不平衡的情况,“大多数人才都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但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的人才太少”。他指出:“大学教育不光要教用计算机的人才,而是要教一个体系结构,一个操作系统,应该把这些教学体系发展起来”。

(视觉中国)

以论文作评价标准 难引学生投入芯片研究

据《白皮书》指出,1999年到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91%,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其中,明显的薪资差异也导致一些在基础架构领域有深厚积累的芯片研发人才开始向互联网应用领域转型。据悉,集成电路企业的研发岗专业人才年薪近30万元,生产制造专业人才近20万元,而不少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且拥4至5年工作经验的人工智能人才却可给予50万元的最终年薪。

除明显的薪资差异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也点出,国内的相关人才培养之所以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芯片等底层技术有较高门槛,只有“985”等顶尖院校才培养得出来。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内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大多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而相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芯片研究这类试错成本非常高的领域发表论文,或者作出原创发明专利的难度明显更高,因此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培养计划的机会也更少。

本文国产芯片发展迟缓的“病根”:人才培养的“头重脚轻”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阅读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