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

“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二十世纪末。从1995年-2016年的二十年间,中国的“洋垃圾”从450万吨猛增到4500万吨,甚至还被列为“大宗交易品”。

根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欧盟27国同样依赖中国接收废弃物,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而根据英国《卫报》的统计,英国每年有270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到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还有公开数据显示,全球80%的电子垃圾,流入亚洲,中国接收了其中的90%。

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统计,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市值56亿美元的可回收垃圾,其中约一半为废旧纸制品,重量超过1300万吨。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ISRI)统计,2016年中国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6亿美元的废旧金属制品、19亿美元的废纸(共计1320万吨)和4.95亿美元的废塑料(142万吨),美国有15.5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对中国的废旧物资出口。

中国饱受“洋垃圾”之苦

客观而言,进口“洋垃圾”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甚至可以说,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度无奈之举。上世纪8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和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产业急剧扩张,对工业原材料需求量逐年快速攀升,而国内自身资源的储备“供不应求”,为缓解这一窘境,我国开始大量从国外进口“洋垃圾”。合理利用境外固体废物对弥补我国资源不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洋垃圾”,我国的回收机构并没有做好“万全之策”。

我国对“洋垃圾”的分拣,目前大致是人工分拣,这对分拣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致命的伤害,部分未分类垃圾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对于分拣人员的身体健康是致命的伤害。1996年,在新疆某工厂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洋垃圾”中发现了100多吨放射性金属。

而分拣后的处理过程中,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洋垃圾”会进入焚化炉,最终变成了飞灰和有机废气(部分含有致癌物质二噁英)飘散在空气中,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对居民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最可悲的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是由垃圾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而非消费者自行做好垃圾分类就可以解决的。据调查,一吨塑料垃圾,最多只有85%的塑料能够回收,其余的塑料垃圾则被就近处理。不仅污染了附近的河流,导致鱼虾死绝,也侵蚀着旁边的农田。曾经有媒体在对广东省某村落深受“洋垃圾”之困的报道中如此描述——“冒着黑烟的烟囱、堆积如山的垃圾、黑如石油的河水……被垃圾污染的土地和水100年都恢复不了。”

无论垃圾出口国的环保主义者和大企业如何标榜自己已经在环保方面做到仁至义尽,垃圾在利用过程中对中国造成的危害都赤裸裸地存在着。

2014年,摄影师王久良用一部暌违3年的纪录片《塑料王国》,撕下了一个以再生资源回收、循环经济为名的产业的面纱,暴露出“洋垃圾”最为不堪的一面。

王久良所记录的,正是这些“洋垃圾”在中国从南到北30多个乡镇村庄最真实的初级加工场景:源源不断的集装箱货车,拉着满满的垃圾进入村庄。留守农村的妇女和老人,还有那些来自更贫穷地区的打工青年,在乱糟糟的作坊里用手分拣着塑料垃圾。这些“洋垃圾”的来源多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镜头里,很多生活塑料垃圾里面掺杂着不明化学粉剂,灼伤了翻检者的双手。甚至还有一个在垃圾堆旁玩耍的孩子,拿起一个还残留着不明液体的针管,毫无戒备地直接放进嘴里玩耍。

这场景在银幕上出现时,观众发出抑制不住的惊呼。那些充斥着肮脏垃圾、浓烟、污染水的画面,那些依赖垃圾处理维系生存者的麻木与无奈,与重重笼罩都市的雾霾天气遥相呼应,让人产生一种几近环境末日的关联想象。

将“洋垃圾”拒之门外

正是由于“洋垃圾”对中国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和对中国民众身体健康的巨大伤害,中国于2017年7月正式向WTO通报拒绝进口24类“洋垃圾”,并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中国禁止从欧美国家进口废弃塑料、纸类、废弃炉渣等“洋垃圾”。“严禁“洋垃圾”入境”也被写入了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中国将“洋垃圾”拒之门外,治理环境的一记重拳。

中国舆论对此一片叫好。长期以来,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将“洋垃圾”和帝国主义毒害中国的鸦片相提并论。“洋垃圾”禁令便被看成了可以与虎门销烟媲美的胜利。

美国“慌了”

自中国对“洋垃圾”说“不”之后,欧美一些长期向中国输出垃圾的国家转身即成了“受害者”。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还称,此前超过1/3的废弃塑料和相当大比重的纸张、金属都运往中国。由于大部分西方国家过去都非常依赖中国市场,中国“洋垃圾”禁令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垃圾回收系统陷入“混乱”。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禁令生效后,欧美多国垃圾回收厂的垃圾堆积成山,一些地方不得不将无处堆放的塑料垃圾做填埋处理。

《悉尼先驱晨报》20日报道称,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当天推出4700万澳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救助一揽子计划,以减缓中国“洋垃圾”禁令带来的冲击。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传媒上月披露说,全澳街边回收系统“处于危险状态”,各废品站的垃圾存储将在数月后达到极限。

据新西兰环境部披露的数据,新国去年向中国出口的垃圾总价值达到2100万纽币(9000万人民币),总重量达到5万吨。这些垃圾,从明年开始就都无法进入中国国门,新西兰垃圾回收部门只得另想办法。可是对于国土狭小的新西兰来说,国内的土地难以利用,外界的接盘侠也很不好找。

烦恼的不止新西兰一家,英国环保部门也在为自己长期以来的懈怠付出代价。尽管他们早就得到预警,说中国迟早会禁止进口“洋垃圾”,可当地政府仍然没有为建立新的垃圾回收系统做出什么努力。英国对星巴克使用的纸杯每个徵收25便士(约为2.2元人民币)的“拿铁税”。

而在美国,根据商业资讯机构彭博(Bloomberg)的估计,作为世界上最会生产垃圾的国家,有三分之一的垃圾得不到回收利用。为了消灭这些多余的垃圾,有4万人从事着和垃圾出口中国相关的工作。

中国一旦禁止进口垃圾,这4万人势必失业,而美国则要面对自行处理这些庞然巨物的困难。中国每年进口的700万公吨塑料和2900万公吨纸张,美国必须找到新的下家,或者在自己国土上的焚烧炉中处理。而这个处理过程中遗留的诸多环境问题,肯定会在美国民间到政坛留下无数的讨论空间。也许到最后,在谈判有所结果之前,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就已经被垃圾淹没。

美媒甚至还借《塑料王国》这部没有在中国公映的电影,再次炒作中国“洋垃圾”禁令让世界垃圾回收处理产业陷入“混乱”。

在3月23日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委员会会议上,美方代表就要求中国取消这一禁令。“我们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实施并修改这些措施,遵守全球现存废料贸易标准,这为透明、有利于环境的商品回收贸易提供了一个全球框架……中国对可回收商品的进口限制导致全球废料供应链从根本上中断,让它们无法有效地再利用,走向废弃。”一名参会的贸易官员援引这名美国代表的话说。

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

针对外媒所谓的“中国‘“洋垃圾””进口禁令给一些国家带来混乱”的论调,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曾强调,各个国家要遵守巴塞尔公约,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自己来减量、处理、消化。

新华社社评指出,“洋垃圾”换来的金银,是透支未来和环境的金银,是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格格不入的金银。对“洋垃圾”说不,对于中国而言,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与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向而行。

从全球看,共同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是世界各国必须担起的责任。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回收能力,联手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才可能让人类生活的环境少一些垃圾山、多一些绿水青山。

“洋垃圾”终究要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

本文在美国的“慌乱”中,让“洋垃圾”退出历史舞台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阅读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