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支点财经,作者 冯华魁

1

滴滴和美团都有大消息传来。

滴滴收小蓝车的事情发了公告,同时公布了自己还有一个“海棠”计划,也就是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所谓的收购小蓝单车,基本上是小蓝单车赠给了滴滴,因为,滴滴只是把用户的押金用打车券来抵消,并不承担小蓝的债务。滴滴也只是想借道小蓝在一线市场的投放许可。

不过,滴滴做单车的心,看起来是很坚定的,这对他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摩拜是对手,哈罗是阿里的,ofo已经跟自己闹翻了,排名前几位的,已经没有谁能左右格局了。

与此同时,美团也发布了正式登陆北京的日期,1月12日,也就是周五。周五是出行高峰,美团此举也挺聪明,同时,接下来的周六周日,用户对于叫车的需求并不是太急切,万一上线后出点问题也能磨合一下,然后下周一,就是真正考验的时刻。

自从南京实验成功之后,美团接下来要在6个城市上线。从大家的反馈来看,用户希望滴滴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自从uber被收了之后,滴滴的口碑下降很厉害,涉嫌垄断的呼声此起彼伏,主要是因为用户的叫车体验不太好了,司机也是怨声载道。

美团进来之后,势必也会释放一波红利,对用户和司机都是好事。

而前几天,摩拜在贵州贵安新区试验了共享汽车:

据说,这个共享汽车与一汽合作,一汽占了10%的股份。这事刚出来没几天,又有人爆料,摩拜其实已经做出来共享电单车了:

试验地点在四川绵阳,看起来要比别的电动单车简洁很多。不过,在国内很多城市,共享电单车是被限制的,所以,摩拜此举恐怕也只是小规模试验而已。

2

你看,滴滴做了单车,摩拜做了汽车,而美团做了打车,本来是合作关系的,现在却成对手了,本来没竞争关系的,现在也成了敌人。

十年前,大家商业竞争奉行的还是细分战略,你做轿车,我做卡车;你做大卡车,我做小卡车,把市场足够细分渗透,成为细分市场第一名,你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今,大家都不愿意做细分市场了,都想做全平台,而这三家的扩张中,谁的风险高?谁的风险低呢?

是不是都是钱多了闹的?滴滴有120亿美元现金,不扩张市场,让钱在银行生利息吗?美团据说也有40亿美金呢!最穷的是摩拜,但是,估计300亿的押金,也是壮胆的底气啊。

不过,事情也没这么简单,资本战略是一方面,业务战略上,如此扩张也是很有道理的。

场景大于品类这个业务逻辑,在出行市场也是一样的。

著名电商专家刘爽曾在爱鲜蜂做COO,之前,爱鲜蜂只是做一些水果生鲜,但刘爽过去之后,改变品类规则,既然做社区业态,那就不要只做生鲜,社区是一个消费场景,除了生鲜,大家还需要各种快消品,于是上线了很多其他快消品,用户粘性和复购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爱鲜蜂最后卖给了中商惠民,但这个做法,从数据来验证,是很正确的。

所以,对于滴滴摩拜来说,出行是一个场景,至于汽车、自行车、电单车、还是租车或者打车,都是一个品类而已。品类是为场景服务的,只要是出行场景,用户能用到的工具,最好都能连接上。这样,当用户处于这个场景的时候,就会最先想到你,而用户在你这里流转的时间越长,自然打开你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值钱。(至于怎么赚钱,那是后话。)

如果只做一个品类,你就会比较被动,很容易被围攻;其次,营销和运营的成本与效率都不划算;再次,你的用户结构就会比较单一。滴滴虽然号称是日单2100万,但是这个用户量级,还是差很远,很多不打车的人,比如自己有车或者没钱打车,这两个极端方向的用户,你就很难影响到。

3

但是,进入别人的领域,真的能做成功吗?

这几家当中,滴滴做共享单车的风险是最低的。单车市场还在增长,不用多说;其次,单车市场并不复杂,以滴滴的体量,都不需要考虑其他对手,只要你的车好,你就铺吧。

现在,用户对车辆的破坏欲也没有当初那么强了。

而摩拜做共享汽车,就不太容易了,连滴滴也没有做这个业务呢。目前做共享汽车的公司,都是很小规模的,如果能有人给自己开车,为什么非要自己开呢?就算比出租车便宜,也必然是少数人的需求。

他俩也都还好,均是聚焦于出行场景;但美团就风险更高,从原来的餐饮服务到外卖,再到网约车,跨度有点大。

但是,这个场景其实也成立的,比如你打车去一个商场,到了商场就给你推荐一个餐厅,不也挺好?或者你吃完饭,给你一张打车券。

如果美团内部把体系打通,让自己的餐饮地推团队,在餐厅推打车券,那还真是能对滴滴形成不小的拦截。这个玩法,可以叫场景大挪移。

就看他们内部团结不团结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阅读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