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要闻 >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独角兽“曲线IPO”新捷径

时间:2017-08-29 09:38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量:

谷歌 独角兽 社会资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独角兽”都选择继续保持私有的状态,而且不断展开多轮融资。而少数敢于走向IPO的创业公司,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这时,一些美国科技初创企业似乎发现了“曲线IPO”的新捷径。

  以阅后即焚为特色的社交软件Snapchat母公司Snap在今年3月登陆美股市场后,目前已处于破发状态。送餐服务公司Blue Apron自从两个月前上市以来,股价更是惨遭“腰斩”。市场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风投项目数量和美国风投项目退出数量的比例达到11.3倍,2017年上半年有3917个风险投资项目,但只有348个项目实现了退出。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那么美国风投行业将会经历2010年以来最低的退出水平。

  不过,长期依赖融资来“续命”,并不能长远解决任何问题。初创公司在走过野蛮增长期之后,终归还是希望能从公开市场上分到一杯羹。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些硅谷的创业者将目光投向了本用于调整公司结构、分摊项目风险的“特殊目的实体”(SPV),并设立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帮助独角兽实现“曲线IPO”。

  一家名叫“社会资本” 的风险投资公司,计划于9月中旬在纽交所上市。根据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申报材料,“社会资本”上市目的是从公开市场上募集至少5亿美元资金,这笔资金到手之后,这家自称SPAC的“社会资本”公司会与不下150家估值超10亿美元美国科技独角兽洽谈,寻求购入其中一些独角兽企业的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而“社会资本”公司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价格,则根据市场对于这些被投资的独角兽企业的预期和需求而波动。

  这样一来,被投资企业可以绕过传统公开上市的种种门槛和麻烦,直接通过“社会资本”公司获得来自公开市场的融资。而SPAC实际上就成了公开市场投资者对这家被投资的私有企业进行交易的“容器”。此外,被投资企业自身还可以绕过经营IPO业务的银行,省去大笔承销成本。

  其实自金融危机之后,海外投资者大多不再敢涉足SPAC领域。但自2015年以来,又开始有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向市场上仅存的几家SPAC,并大举收购消费品、科技和化工领域的企业。

  不过,“社会资本”公司是否能够成功IPO,乃至IPO之后能否找到一家合适的“独角兽”谈妥股权收购交易,都还是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