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要闻 >

十九大前瞻:政治局会议隐藏着哪些信息?

时间:2017-07-25 15:31 作者:邓海清 来源:海清FICC 浏览量:

十九大 金融监管 中央政治局

  财经365讯 7月24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统计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发现,讨论经济、金融问题的政治局会议的时间基本固定,即前三个季度季末之后的第一个月(4月、7月、10月)和12月,因此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核心,就是对比此次(7月)与上一次以经济金融为议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4月)的内容有何变化。

  从时间上看,此次会议有可能是十九大之前最后一次经济金融的重要会议,因此此次会议对于前瞻十九大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在本次会议中,“稳定”的诉求超过以往,且“稳”的内涵与以往有本质不同;第二,对于两类软约束主体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僵尸企业优胜劣汰,地方债务控制增量;第三,对于房地产定调是“稳定”,我们认为租赁和土地供给是“长效机制”的关键,“房地产崩盘论”杞人忧天;第四,整治金融乱象,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为了整治而整治,在服务实体经济背景下,监管协调应当是“严监管+平货币”,利率继续上行条件并不具备。

  一、中央政治局会议核心——“稳”,但“此稳”非“彼稳”

  关于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我们认为,从时间点上看,此次政治局会议是十九大召开前夕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会议对于“稳定”的诉求自然要超过以往时期,同时,其他政策目标也需要阶段性让位于“稳定”的政治性目标。本次会议关于“稳”的突出和重要性,则不言而喻,这也正好与7月14-15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防风险”基调相一致,反映出了政策关于“维稳”的连续性与连贯性。

  首先要阐述对于经济基本面的看法,这是理解“稳”的前提。本次会议对于中国经济的评价积极态度明显,报告中明确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是2013年以来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评价最为乐观的一次。这与我们2016年初提出的长期判断“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反大错”,以及2017年提出的中短期判断“2017年中国全年经济前高后低、但没有二次探底”的观点不谋而合。

  与过去相比,此“稳”非彼“稳”,不同时期“稳”的内涵有本质不同。在过去经济下滑过程中,“稳”的核心是稳定经济增长,通过刺激政策、加杠杆避免经济快速下滑;而在当前经济复苏期,“稳”的含义更主要的是化解风险、消除隐患,既包括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也包括稳定房地产市场,还应当包括“防范处置风险引发风险”。

  具体来看,我们能从三个方面得到印证:

  第一,报告中近乎直白地表述,“各方面要努力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尽职尽责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这完完全全表明了此次政治局会议更要强调的是政治性,即要保证十九大召开前,社会大局要百分百“稳”。

  第二,我们发现,以往的政治局会议报告中总会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但特别的点就在于,本次会议报告在总基调后面紧跟着“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这也能表明此次政治局会议对于“稳”的诉求。

  第三,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了,“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相比上次的表述“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态度上甚至要更为坚决,也更加突出强调了“底线思维”,这均反映出了本次会议的一个字核心“稳”。

  二、“软约束”不一样的宣判:僵尸企业“优胜劣汰”,地方债务“遏制增量”

  关于“僵尸企业”的问题,2017年2月28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2017年7月14-15日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7年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对此做出强调,且这三次会议皆有习近平出席,规格之高。与此对应,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金融工作会议则着重提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等,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浓墨重彩。因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僵尸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都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前中国最大的金融系统风险是资本外逃,其他重大风险点还包括房地产、债券市场、同业空转等,2016年以来的防风险的政策重心也确实在上述领域。2017年下半年,随着上述风险点的逐步化解,防风险重点可能转向“软约束”。

  究其原因,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是,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高杠杆的根源,并非是金融体系,而是在于“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由于这些部门对于资金的敏感程度较低,加杠杆的动机很强,同时,由于这部分主体对金融服务等社会资源占用过多,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果明显,导致资源的错配,从而大大损害了中国经济金融长期健康的走势。

  关于“僵尸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本次会议非常关键的一个看点在于,会议中明确指出了这两类主体的不同处置路径:

  (a)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这意味着,将会逐步从政策上明确打破政府的隐形担保,国有企业违约的进一步扩大是大势所趋。

  (b)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则更多地是承认“存量”,遏制“增量”的解决方式。

  因此,总体上,“僵尸企业”的实质性违约将进一步扩大,而“地方政府债务”则更强调遏制增长,对于存量态度较为保守,这是两类“软约束”主体的未来将截然不同。

三、房地产基调是“稳定”,“房地产崩盘论”杞人忧天

  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较4月25日会议的“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更加突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态度,这与本次会议“稳定”的总基调相呼应,同时,这也与一直来政策层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保持连续。

  我们认为,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完善土地供给制度,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核心。房地产市场既需要解决需求问题,也需要解决供给问题,本届政府对于需求问题的处方是限制炒房、发展租赁,对于供给问题的处方是完善土地供给制度。

  房屋租赁的核心是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问题,而过去的保障房核心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问题。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房屋租赁是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因为房屋租赁具有短周期的特点,能够更为灵活的解决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问题。

  总体上,一方面,稳定房地产市场,意味着房地产价格没有“大起大落”,房地产价格“崩盘”的观点偏颇;另一方面,在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以及增加土地供给的政策引导下,房地产价格到房地产投资的传导可能会大幅弱化,房地产价格的放缓并不会使得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房地产拖累中国经济”的言论被证伪。

  四、整治金融乱象核心是“服务实体”,货币政策仍将“不松不紧”

  7月14-15日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整治金融乱象”,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这表明“严监管”大趋势仍将不变。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这表明,整治金融乱象的根本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即是说,金融严监管、货币政策边际变化也都是为了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不可能是单纯地为了整治而整治。

  从整治金融乱象范围看,将逐渐从中心扩张到外围,对于互联网金融、地方交易所等整治力度将持续加强。从整治金融乱象层次看,从治标逐渐走向治本,从打大老虎阶段过渡到制度的规范化。

  加强监管协调,核心在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承担“办公室”的角色。“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2013年设立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升级版,从以前的“水平协调”到现在的“垂直协调”,监管协调体系正式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

  对于货币政策,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并不会收紧,将会维持5月以来的“货币政策中性”,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货币政策并不存在进一步收紧的政策空间,比如,4月“严监管+紧货币”的政策搭配造成的股债商三杀、经济出现较大回落的风险,这明显是政策层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并没有收紧的政策空间;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收紧与服务实体经济“背道而驰”。回顾历史上提“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时期是2014-2016年,正是货币宽松时期。尽管我们认为货币政策重回宽松的可能性为零,但强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至少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可能再紧缩,因为货币政策紧缩必然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

  五、股市 “长期健康牛” &; 债市“震荡慢牛”

  1、关于股票市场,我们依然看好股市长期健康牛走势。我们一直来持有的观点是,中国经济长期L型拐点已过,企业盈利逐步改善,将推动中国股市走出基本面驱动下的长期健康牛走势,2017年上半年经济、股市数据也完全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而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2017年上半年经济企稳走好,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以及经济结构上的不断优化,这都将进一步验证2017年中国没有可能“二次探底”,再金融工作会议等政策利好下,我们仍然看好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牛走势。

  2、关于债券市场,我们重申2017年下半年债市“震荡慢牛”,既不是“债熊”,也不可能是“疯牛”。本次会议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维稳”基调,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表态下,政策搭配仅可能是“严监管+平货币”,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走平将支撑债券牛市;

  二是金融监管政策从机构监管转向约束融资主体,这将有可能化解“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的融资黑洞问题,进而大幅减少信用债的供给,以及减缓对国债、国开债的挤出效应,从而利好债市;

  三是经济走好前提下,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预期过度悲观,存在修正的可能,以及央行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的明显宽松时代,2017年“债市疯牛”可能性为零,债券市场只能是“震荡慢牛”。

  获取更多财经新闻讯息,请关注财经365。(原标题:十九大前瞻——深挖政治局会议的“稳”字密码 十九大什么时候召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