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5月20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2018年拟公开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券,最终只成功发行了0.5亿元。对此,不少媒体称之为“史上最惨发债”。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东方园林的发债困难,只是企业总体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的缩影。

东方园林的5%发债成功率

公告显示,东方园林本次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分2个品种。最终,品种一成功发行0.5亿元,票面利率7%;品种二则全线溃败,没有实际发行规模。

受此消息影响,东方园林的股价持续下挫,几近跌停,截至今日收盘,东方园林收报17.49元/股,较公告发出前股价累计下跌了6.4%。

东方园林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园林第一股,主营业务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危废处置及全域旅游三个部分,业务主要通过PPP模式开展,是PPP明星企业。

东方园林这次所发债券的信用评级也不低。根据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的评级结果,东方园林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该次债券信用等级为AA+,说明违约风险非常低。

明星公司、AA+的信用评级、7%的利率,即便如此,东方园林的债券发行仍然结果惨淡。

这到底是为什么?

债券融资岌岌可危

广州民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廖伟华对易简财经指出,东方园林的发债困难,主要由全市场的资金风险偏好降低造成,东方园林的发债难,只是整个债市融资难的缩影。“就算东园过关了,也会有西园北园发不出。”

而整个债市的遇冷,与此前的债券市场频频爆雷脱不了干系。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国内已有20只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凯迪生态等10余家,涉及金额合计超过163亿元。

债务危机在整个实体经济中不断扩散蔓延。

而这轮债务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监管趋严、银根收紧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融资难度陡然剧增,资金链紧缺,企业过去在融资环境宽松情况下的高杠杆发展模式落下的隐患,终于在此刻集中爆发。

有分析指出,2015年股债牛市时企业发行的债券,很多都差不多在今年到期,而今年企业又碰上了去杠杆的大环境,集中到期的债务就难以一下还上,于是就出现了今天的债务违约潮。

而债务市场的频频爆雷,则又引发了整个债市的违约担忧,市场资金风险偏好降低,企业的债券就难以卖出。

东方园林还只是发债结果不理想,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就取消了原定的发债计划,比如盾安环境、中储股份、昆仑万维、中信证券等。

而根据东方财富的Choice数据,年初至今,沪深交易所债券中宣布发债失败的债券多达69只,涉及公司59家;而去年同期,仅有40只发行失败,涉及33家公司。更重要的是,上述69只发行失败的债券中,37只是4月份之后出现的,占比超过了50%,意味着,进入4月份之后,公司发行债券失败正在加速。

整个债券市场目前的情况是,投资者都喜欢国企和央企,民企本来就不大受待见。现在连AA+级的东方园林的AA+级债券都存在发行困难,那其他AA+级以下的民企融资有多困难就更加不言而喻了。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就表示:“如果是AA+评级一年的收益率至少要9%,而AA评级的可能再高都不一定能发出去。”

大规模债务违约潮出现叠加债券融资岌岌可危,中国债市迎来“至暗时刻”。

在资金链已经如此紧张、债务潮已经如此潮水汹涌的情况下,债务危机进一步导致企业发债难,而习惯“用新债还旧债”的企业又因为融资难而造成更严重的资金问题,诱发又一轮债务违约,如此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命悬一线。

东方园林的情况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据募集说明书,东方园林这次发债募资,主要是为了偿还公司即将到期的债务,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然而,随着这次发债的惨淡收尾,东方园林“发新债偿旧债”的盘算恐怕不好执行。

更糟糕的是,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发债不利造成的舆论影响将对东方园林造成致命打击。这次发债的惨淡结果,等于在跟全市场的人说:“东方园林的债没人买”,那以后,还有人敢买东方园林的债券吗?这无疑会对东方园林以后的再融资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融资渠道全方位收紧

其实,不止债市融资困难,股市融资、股权质押融资、银行信贷等所有这些企业融资渠道都在全面收紧。

股市方面,IPO门槛大幅提高,审核通过率下降。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IPO通过率为50%,尽管较一季度的46.4%有所提升,但业内人士表示,从严审核的状态不会变。

而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为1283亿元,比起2017年的2596亿元直接拦腰砍去一半,只相当于 2016年的45%。

股权质押方面,有业内人士对易简财经表示,今年市场的钱实在是太紧了,大多都是有资产但没钱,去年股权质押才6-8个点,而今年,十多个点能借到钱,老板们就已经很开心了,十个点那是算非常便宜了,基本拿不到了。

银行信贷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2018年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普遍上涨,受访银行中,最高的一年期贷款FTP高达5.1%,较同期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7%。

“实际上现在没有9%、10%,我们根本放不了(贷款)。”某城商行对公业务人士表示。

根据央行统计,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86%,即上浮基准35%。

然而,即便企业可以承受大幅增加的贷款成本,银行恐怕也根本没有多少新增贷款额度可以放出。据一名银行分析师透露,目前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在金融行业防范风险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缩表趋势愈演愈烈。

紧信用和结构性去杠杆的政策仍在全面推进,信用风险压力在不断提升。再加上非标融资管控和地方政府违规债务清理,企业融资渠道收紧程度和融资难度进一步上升,民企的风险暴露持续,高负债、低资质的国企和融资平台恐怕也难逃一劫。

可以说,2018年,国内民营企业正面临“至暗时刻”,在资金链形势整体紧绷的情况下,对于资金链紧缩的公司来说,熬过去,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熬不过去,很可能就死在了黑暗长夜,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本文中国债市的“至暗时刻”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阅读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